>>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院士解读俄罗斯西伯利亚创新体系建设和现状
  • 2012-2-20 10:16:32    字数:843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西伯利亚研究
  •   《2020年前西伯利亚发展战略》中提出,要在高科技领域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产业,它们是“知识经济”的领头羊。这些新产业包括能源、电子和电子技术、信息、医疗卫生等。

      现阶段西伯利亚经济发展出现一个新特点,即各地区及各大城市在本地区创建有竞争力的生产行业时相互间出现了竞争。正如库列绍夫院士所说,经济的创新因素在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实施大项目的技术和创新基础设施主体。

      政府在许多战略构想中确定了西伯利亚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前景,例如《2020-2025年前西伯利亚发展战略及西伯利亚各联邦主体发展战略》。这些文件把以下几方面确定为西伯利亚长期发展的方向。

      1.加强高等教育,并在西伯利亚一些大城市建设联邦大学。在西伯利亚各大学(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托木斯克、伊尔库茨克)组建企业孵化器和技术园区。

      2.现阶段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作为主要的研究和干部培训基地。

      3.在新技术基础上发展国防工业,西伯利亚很多城市(比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有生产火箭和航天设备的企业、原子能企业、石油加工企业、生物技术企业、化学企业、木材加工企业(托木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比斯克、巴尔瑙尔)。

      4.在西伯利亚各城市建设和发展特别经济区、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器等。

      5.在西伯利亚联邦区各中小城市进一步发展创新体系。

      6.建设高科技集约化交通运输枢纽(地方空运、国际航空港、现代公路、物流服务)。

      三、西伯利亚的212业集群

      (一)建立集群的可能性

      目前,西伯利亚联邦区企业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有助于形成创新工业集群。集群是由集中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提供配套设备和专业服务的公司、科研机构、大学以及其他相互补充并能加强公司和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组织构成的集团。集群的存在改变了地区工业政策的内容,政府不再对个别企业进行扶持,而更关注经济主体和国家制度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在俄罗斯企业家和实业家联合会鉴定委员会的报告中有这样的论述:在任何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增长点是集群,集群汇集了新技术,新技术对整个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这些作用既体现在设计领域,也体现在生产、销售领域。

      目前,在西伯利亚建立高科技集群并使之发挥作用存在可能性。特别是俄国内已建立的创新企业现在可以有效地运用国际经验,使国内企业与外国公司合作,更快地走向世界高科技产品市场,并保持其稳定的位置。这种合作使国内高科技公司在竞争的初级阶段立于不败之地。

      在国内和西伯利亚各个行业和经济部门已出现集群的经验证明,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和建立技术创新集群。

      1.根据国家的倡议创建集群,例如,以国家的《纳米技术纲要》、《核能纲要》、《电子纲要》(泽列诺戈尔斯克市)和人才培训机构(鄂木斯克、比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为依托创建各种集群。

      2.在国家大型项目的基础上建立集群:

      (1)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安加拉河沿岸综合开发;

      (2)赤塔州东南部的综合开发。国家在这里参与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依靠私人投资发展加工业;

      (3)开发南雅库特的工业潜力;

      “综合开发安加拉河沿岸”投资项目是俄第一个建设新工业区的项目。据统计,该计划的实施使本地区的地区总产值增加50%,而赤塔州将翻一番。这两个项目的投资额为3800亿卢布,其中包括投资基金823亿卢布(约20%),总投资额中每5卢布就由国家支出1卢布。

      3 在大型企业和地区教育机构(热列兹诺戈尔斯克、比斯克、别尔茨克、科利科沃及其他地区)以及周边大型科学教育中心(新西伯利亚—仪表制造、电子、生物科学集群)的基础上建立集群。

      4 在各联邦主体大中型城市中积极建立地区集群,例如建筑集群、食品集群、轻工业集群及其他集群等。

      目前,为了提高加工业产品(铝、水泥、化学制剂、钢铁、纸、硬纸板等)的竞争力,私有企业最先使用了创新技术。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