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院士解读俄罗斯西伯利亚创新体系建设和现状
  • 2012-2-20 10:16:32    字数:843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西伯利亚研究
  •   3 在市行政组织基础上积极建设集群

      尤·波·沃罗诺夫建议,为南西伯利亚项目的五个创新工业集群的建立创造条件。这五个工业集群是新西伯利亚集群(在科利科沃科学城或利涅沃)、比斯克集群、别洛沃一库里耶夫斯克集群、扎林斯克集群、斯拉夫戈罗德斯克集群。

      (1)斯拉夫戈罗德斯克集群

      斯拉夫戈罗德斯克集群位于斯拉夫戈罗德斯克市(3.55万人口)和亚罗沃耶(2.1万人)之间。生产方向:在阿尔泰化学厂产品的基础上生产化学制剂、电子(晶体培养)、结构材料。

      (2)比斯克集群

      比斯克集群的五个经济增长点分别是:制药业、结构材料制造业、动力机械制造业、旅游业和教育服务业。

      这五个行业可以成为上下游企业:制药和结构材料企业可以在药品和包装方面合作;结构材料企业还可以生产出独一无二的、轻巧的旅游装备;凭借鹿茸和草药还可以发展医药旅游业;动力机械制造业利用新结构材料可以生产出非金属的供暖锅炉和配件。

      4.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长期发展战略》中提到,该区主要是在现代创新基础上发展林业、机械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集群。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热列兹诺戈尔斯克市是集群建设的榜样。该市建于1950年,是国家的国防中心,在特殊年代用于军事的钚生产和火箭航天技术获得发展。

      该市的通信卫星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防工业集群。它的方向是:建立火箭航天公司,在新一代“快车一1000”、“快车一2000”的基础上掌握航天器生产,建立蜂巢式电子线圈生产,为功率15千瓦或更高的航天器制造配件。矿业一化学综合体这个国家单一制企业向两个方向转型:完善核能辐射技术、建立硅半成品综合生产。

      在哈卡斯可以围绕铝和煤炭这两个集群形成中心创建集群。围绕哈卡斯煤炭集群将产生吸引各个经济领域的中心,形成科研公司网络,从本地区集群投资中获取成倍的效益。哈卡斯煤炭集群对邻近地区有吸引力,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托木斯克州和克麦罗沃州。有了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成功的经验,实现西伯利亚联邦区三个边疆区、三个州和两个共和国的企业一体化成为可能。

      5.小企业在集群建立中所起的作用

      目前,在伊尔库茨克州小企业的产量和布拉茨克铝厂、伊尔库茨克能源公司这两个大型企业的产量不相上下。小企业的产量超过十个地区大型企业的产量,小企业中就业的人数超过安加拉石油公司、萨彦斯克化学和州内其他大企业的工人数量。小企业工人总数已超过10万人。

      与西伯利亚联邦区其他地区的小企业相比,伊尔库茨克州的小企业产量最高。在利益趋同、产品和服务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小企业联合会,保护企业的法人独立性,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对抗竞争。正是这样,小企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发展起来,而集群是经济高度发达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

      6.外贝加尔边疆区

      外贝加尔边疆区提出实施的很多项目都具有原材料性质。目前,外贝加尔边疆区一共实施113个跨国投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矿物开采(38个,占33.6%)、农业(21个,18.5%)、林业和建筑材料生产(11个,9.7%)。很明显,最大并耗资最多的是矿物开采项目。集群方式能解决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使边疆区经济从萧条中摆脱出来。

      7.克麦罗沃州

      该州在《长期发展前景》中提出从原材料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并创建自己的技术园区,园区的方向之一是煤炭深加工。技术园区划分为两个区域,即办公区、实验室和生产区,共占地8万平方米。园区建设计划投入30亿卢布。新库兹涅茨克计划发展创新行业和建设基础设施。在规定期限内预计高科技产品产量增长5倍,其中制药增长7倍。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