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重启令西方胆战心惊“恐怖核弹列车”!
  • 2013-9-16 11:12:42    字数:6272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航空世界 许飞 柯锐
  • 藏身于庞大的铁路网、运载着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SS-24战略导弹的核弹列车令北约深感恐惧,因此它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手术刀” 。然而2005年随着该导弹的退役,俄罗斯也失去了这种“恐怖核弹列车”。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表演、北约东扩等外部压力,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不断复苏,这个不甘于人后的民族,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高军力,希望恢复其昔日的辉煌。俄罗斯国防部负责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事务的副部长鲍里索夫今年4月23日在莫斯科宣布,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已经开始研制新型铁路洲际导弹作战系统。现在科学家和设计师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这种曾经令西方将领胆战心惊的核弹列车“复活”。

    据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今年4月24日报道,俄罗斯开始为战略火箭兵研制新型铁路导弹作战系统,这种武器系统将进一步加强俄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陆基部分。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5月1日报道,俄罗斯可能将最新型SS-29“亚尔斯”战略导弹送上核弹列车,重新举起那把令西方恐惧的“手术刀”。

    核弹列车的前世今生

    20世纪80年代,在苏联辽阔的西伯利亚原野上,经常出现一些绿色的神秘列车。这些列车只由6?8节车厢组成,中间的一些车厢像是没有窗口的闷罐车,然而却比普通闷罐车要长得多,基本接近了客车车厢的长度。从外形上看,这些车厢采用的是货车的转向架,甚至是采用4轴转向架,可见里面运送的是重量很大的东西。西方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这些神秘列车,发现这些神秘列车从来不停靠在城市,都是在边远的隐蔽侧线上停放,且有武装军人严密把守。这就是前苏联的弹道导弹机动发射列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外公开了这些冷战时期的“秘密武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核遗产,俄罗斯是在苏联核弹列车的基础上研制的。苏联的弹道导弹铁路机动发射列车的研制,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服役,而苏联没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因此苏联采取陆基机动发射来弥补二次核报复手段的差距。当时苏联能够塞进火车车厢的导弹就有1961年服役的P-9导弹。但这是一种两级液体发动机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其液体燃料及氧化剂必须发射前加注。1967年服役的射程达12000千米的YP-100预封装液体燃料弹道导弹体积小,但是液体燃料在机动中的不安全,使苏联没有急于将其大量应用在铁路机动发射中。此时苏联正在研制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只有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才是机动发射的最佳选择。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667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服役,由于它的噪声太大,只能在受到己方严密保护的苏联近海执行核威慑战备值班,因此苏联仍然继续发展铁路机动发射系统。

    1986年,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PC-22(北约称之为SS-24“手术刀”)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开始服役,其可以携带10枚35万吨级的分弹头,射程1.1万千米。除了发射井发射外,苏联很快就将这种洲际导弹部署在铁路上。在俄罗斯,一个战略导弹团配备有3套机动发射装置,它们都装在一辆由3台内燃机车和多节车厢组成的列车上。1986年以来,俄战略导弹部队共装备了36枚PC-22洲际弹道导弹。近年来,根据《俄美削减战略性进攻武器条约》规定,俄在美国军事专家的监督下,开始在布良斯克维修厂等处销毁已经退出现役的PC-22铁道洲际导弹发射装置。

    由于经济困境,自20世纪末俄罗斯在美国压力下先是退役该型武器系统,2005年随着该导弹的退役,俄罗斯也失去了这种“恐怖核弹列车”。不过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与美国不断推进反导系统,俄军将重新举起“手术刀”。SS-29可携带3?4枚核弹头,虽然核弹头数量比SS-24有所减少,但它可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拦截,再加上铁路机动带来的生存能力提升,使它足以抗衡美国反导系统带来的压力。目前世界武器装备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苏联时期的“导弹列车”是在乌克兰境内研制生产,配套的RT-23UTTSH导弹唯一生产厂也在乌境内。所以现在俄军需要研制真正新型铁路机动式战略武器系统。鲍里索夫坦承,现在正在进行铁路轨道武器的草案设计工作,至于什么时间展开相关研制工作,以及相关规模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定论。问题不在于新型发射装置,也不在于新型导弹的研制,科学家终究会成功研制出这些产品。但是为了在俄罗斯全境使用铁路导弹作战系统,必须建设相关特殊基础设施,这项任务超越了国防部的权限。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