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重启令西方胆战心惊“恐怖核弹列车”!
  • 2013-9-16 11:12:42    字数:6272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航空世界 许飞 柯锐
  •     二是保持“三位一体”力量结构的需要。目前,在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结构中,陆基导弹占60%,海基约占33%,空基约占7%。根据《美俄第二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到2017年,俄罗斯将把战略核力量弹头总数减至1550枚,但条约规定“各方有权自行决定本国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成分和结构”。俄将重点发展最新型SS-29“亚尔斯”战略导弹运上铁道,重组那把令西方恐惧的“手术刀”。并计划扩大其部署,形成保持“战略稳定”的有效基础。维持这样的力量结构主要源于:一方面俄罗斯20多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中的大部分即将退役,而建造新型“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计划受阻,且需要巨额经费,届时难以保持条约规定的核潜艇数量;另一方面部署SS-29陆基战略导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俄目前部署的陆基洲际导弹中有52%为公路或铁路机动式导弹,其生存能力比由发射井发射的固定式导弹要高得多,而且20世纪80年代末部署的这些机动式导弹基本都可以经过改造,大大延长使用寿命。

    三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地位的需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极其盼望并积极推进美俄双边核裁军,但其核裁军政策与冷战结束初期的盲目乐观、单纯迎合和屡屡退让相比,已趋于更加务实、理性和坚定。俄罗斯确立了明确的核裁军方针,要与美国共同主导核裁军军控进程,努力与美国均衡性削减,避免核裁军带来新的核力量差距。俄罗斯要恢复因履行《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于2000年代中期匆忙销毁的“复仇武器”。事实上该条约甚至从未获得批准(专家普遍认为,并非所有的俄罗斯核导弹列车均已事实上被破坏)。从政治角度来看,这意味着铁路机动导弹系统只是作为对美国和欧洲未就不对俄罗斯使用导弹防御体系作出承诺的一种适当举措。在财政投入方面,俄罗斯也有能力恢复导弹列车的生产。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近日表示,2014年国家国防合同总额与2012年相比将增长1倍,超过2万亿卢布(约合661.9亿美元)。

    四是军内高层的强烈呼吁。包括战略导弹部队副司令员弗拉基米尔·加加林中将(Vladimir Gagarin)(2009年秋季)在内的俄罗斯军方高层一再声明,将恢复导弹列车的生产。2012年12月,战略火箭部队指挥官谢尔盖·卡拉卡耶夫(Sergei Karakaev)中将对记者表示,铁路机动弹道导弹系统生产工作已经展开。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5月1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表示,俄罗斯已重新开始进行铁路战略导弹系统的设计工作。报道猜测,俄罗斯可能将最新型SS-29“亚尔斯”战略导弹运上铁道,重新举起那把令西方恐惧的“手术刀”。

    五是俄罗斯具有建造这种列车的技术能力。现在,设计师可以在原有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系统中装备新的导弹,无论是“布拉瓦”导弹还是“亚尔斯”导弹(RT-23 UTTKh“勇士”铁路专用导弹的生产仍位于乌克兰境内,二期工程已被拆毁)。根据最近的信息判断,俄罗斯国防体系将雄心勃勃地制定更为复杂的导弹列车发展计划。同时国防机构自始至终没有放弃核弹列车的研发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核导弹列车项目就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即配备BOR-60快速裂变反应堆机车(热功率为60兆瓦,电功率为10兆瓦)。然而,该类型机车却从未被实际生产过,仅仅停留在概念状态。2011年2月,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高级副总裁瓦列金·戈巴诺维奇(Valentin Gapanovich)对记者表示,铁路运营商和俄罗斯联邦原子能机构计划于2011年年底前对外公布一项新的核动力列车设计方案。同时也加大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机车的研究。该类型机车由尼古拉·库兹涅佐夫(Nikolai Kuznetsov)于2006年设计而成。2009年,该机车工程样机因可在测试轨道上拉动总重达15000吨的159节车厢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该机车一次性填充燃料后可行驶1000千米。这使其成为近乎完美的导弹列车。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