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重启令西方胆战心惊“恐怖核弹列车”!
  • 2013-9-16 11:12:42    字数:6272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航空世界 许飞 柯锐
  • 核弹列车战技术性能

    据介绍,每套SS-24“手术刀”铁路导弹系统通常由至少3节车厢组成,其中一节负责导弹发射,另两节运送配套物资与人员。每枚导弹可携带8?10枚核弹头,能精确打击西方战略目标。PC-22(北约称之为SS-24“手术刀”)导弹采用的是运输发射简封装。由位于发射筒底部的固体燃料发生器瞬间爆发的高压,将导弹射出发射筒。起飞重量104.5吨的PC-22像迫击炮弹一样射出,车辆底盘的瞬间过载非常巨大。由于铁路车辆无须千斤顶,车体转向架的缓冲机构会有很大的震动行程,可能影响相邻的导弹发射车厢,所以挂接车厢时,都有缓冲隔离车厢隔离开发射车。整体来说,PC-22(北约称之为SS-24“手术刀”)导弹具有如下优点:

    伪装效果好:从外形上看,这种“导弹列车”与冷藏车、邮件车和客运车区别不大。不同的是在铁路导弹作战系统内部的不是乘客或物资,而是3套导弹发射装置、指挥所和保障系统,这种“导弹列车”很难被敌方发现。在每天运行的成千上万辆列车中,即便是在地面上,也很难判断一辆列车是导弹列车,而不是普通列车。只有了解核导弹列车特性的专家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分辨出来,比如导弹列车发射模块必须使用8轴16个车轮,而不是普通车厢的4轴8轮。

    隐藏性能好: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混杂在数以千计的列车中、外形与普通列车极为相似的铁路战略导弹系统很难被分辨和跟踪。从空中或太空根本无法识别导弹列车,在地面通过数车轮的方法也很难发现这种武器系统的身影,毕竟它本身就是一列火车,和其他普通火车一样正常行驶,而且一天之内能够移动上千千米,自动进行战斗巡逻,连续值勤时间可达3周。美军当年为了掌握苏联战略火箭军铁路导弹作战系统的轮廓,刺探相关情报信息,连贯分析苏军战略力量可能的换防情况,发射了16?18颗间谍卫星,持续扫描苏联全境。

    战略威慑作用突出:PC-22核弹列车能够在24小时内沿普通铁路行使1000千米并随时发射导弹,而且在接到命令后的3分钟内能够再次发射,射程可达到10000千米,可携带10枚弹头(苏联战略火箭部队拥有12列导弹列车,共装备36枚导弹)。

    机动灵活性好:铁路机动发射作为一种发射方式,它的最大优势是机动速度快,机动距离远,一次可转移1000?2000千米,便于摆脱敌方跟踪。列车平时停放在导弹基地的车库内或支线、专用线上,战时可作长距离的机动转移,在铁路上的任一点实施发射。

    生存能力强:由于这种导弹系统在铁路上具备很强的机动能力,美国洲际导弹从本土飞到俄罗斯境内要数十分钟,即使战时被美国卫星发现,也无法形成有效打击,这期间SS-24可以行驶数十千米,或就近在铁路隧道或山区峡谷隐藏起来躲避打击,因此它的生存能力极强。

    升级空间大:《简氏防务周刊》认为,俄罗斯新型铁路导弹系统将在现有洲际导弹上进行改装,从重量上看,49吨的SS-29“亚尔斯”洲际导弹最有可能成为“恐怖核弹列车”的接班者。SS-29可携带3?4枚核弹头,虽然核弹头数量比SS-24有所减少,但它可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拦截,再加上铁路机动带来的生存能力提升,使它足以抗衡美国反导系统带来的压力。

    利与弊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核弹列车虽然有很多优点,同时也有与生俱来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寿命有限、造价不菲:牵引机车动力

    不足是铁路机动弹道导弹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苏联时期的核弹列车需要三辆内燃机车牵引,这自然会暴露目标。苏俄时期核弹列车的造价相当昂贵,而且操作难度相当大,但是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因此值得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生产。它们既不像发射导弹后就容易被截获的发射井,也不像仅有有限的300?400千米覆盖范围且容易被发现的车载发射系统。

    维护成本高:在发射导弹时,列车将会停止行驶,车厢顶部向侧面打开,导弹完成起竖,然后根据指令发射。但是所有这些只有在特殊铁路路基上才能进行,铺设时使用更重的铁轨,木质枕木则更换为钢筋混凝土枕木,整个线路还需加固路堤。这种核弹列车专用铁路可能长达1000千米。苏联时期曾经装备了12列“导弹列车”,维护费用相当高。

    对技术要求高:铁路机动对技术的要求极高,由于事前无法测定发射点处的经纬度、高程和基准方向,因此,要求发射列车上装载快速定位、定向设备,到列车停稳后,很快给出需要的数据。导弹发射车厢的研制也是难点之一,车厢内不仅要布置起竖设备和开车顶盖开闭机构,还要解决发射时反作用力的承载和传导、底座水平自动校正等问题。再有,这项技术对国家的铁路网要求较高,不仅铁路里程要足够,使导弹能大范围的机动,同时铁路质量也要达到使用要求,普通的铁路根本无法承受运载时的重力及发射时强大的过载。这也是世界上为什么只有个别国家掌握此技术的原因。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