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列宁“渐进发展”理论形成和现实借鉴意义
  • 2011-6-10 15:18:40    字数:4457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作者杨荣刚
  •   在苏维埃俄国的国内战争时期,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列宁放弃了起初制定的谨慎的过渡计划,转而实行激烈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俄国遭到了空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收集制的沉重负担,1921年还发生了喀琅施塔水兵和农民的暴动。列宁通过阶级分析认识到不改变政策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丢掉阶级基础。列宁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上认识到,当时的俄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从一个小农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异常困难的,列宁也再三强调“我们深深知道,有个体小农经济过渡到共耕制,是千百万人生活中一场触及生活方式的最深处的大变革,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只有到人们非改变自己生活不可的时候才能实现。”因此,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渐进的,缓慢的过渡到社会主义。

      1921年春,苏俄进入了新经济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利用市场和商业来发展经济等。在实践中,列宁深入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

      这一时期,列宁首先着眼于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正确处理同私有者农民之间的联系,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1921年3月,列宁在党的十大报告中指出,在俄国,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无产阶级只占人口的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是进行小生产的私有者农民,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国家在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长期的同小农打交道,必须渐进的发展。这明显的体现了“渐进发展”的思想。同年6月,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提出:“俄国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要正确地规定并实施一些必要的办法,以便领导农民,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通过许多渐进的办法实现使用机器的社会化大农业”这里,他明确的提出了必须使用“渐进的办法”实现社会化的大农业,从而进一步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这一时期,列宁也着眼于俄国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列宁从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出发,认为俄国只有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就是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种思想也是“渐进发展”的思想。分析研究这一时期列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许多内容都涉及到“渐进发展”的思想,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实施,就是体现渐进发展的措施,是列宁渐进主义的行动方式。也标志着列宁“渐进发展”思想的成熟。

      二、“渐进发展”的形式或措施

      (一)较长时期地发展小农经济。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列宁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得出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渐进发展”的结论。因此,在实践中,他主张较长时期的发展小农经济。1917年10月至1918年夏,这是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土地法令》和《土地社会化基本法》,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无偿的转给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从而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此,俄国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了。在国内战争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苏维埃政权被迫采取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买卖,虽然巩固了政权,但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各地相继发生农民暴动,使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战争结束后,列宁提出一定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维埃政权实行粮食税。在列宁看来,粮食税是推动小农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3月15日他在党的十大报告中说:“我们必须今天晚上就把通过的决定用无线电向世界宣告,说明我们执政党的代表大会已经基本上决定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从而给小农许多刺激,推动他们来扩大经营,增加播种面积。”,这足以说明,当时列宁是极力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