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托尔斯泰的“中国情结”与鲁迅的“俄国通”
  • 2016-1-12 6:30:15    字数:3126    中俄资讯网摘编    作者:安娜斯塔西•托尔斯泰
  •     托尔斯泰的“中国情结”与鲁迅的“俄国通” 作者:安娜斯塔西•托尔斯泰 原题:托尔斯泰,鲁迅在中俄两国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头几年起,来自中国的信件陆陆续续抵达托尔斯泰位于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庄园。他的第一个通讯者是张庆桐,一位在俄国学习过的律师兼国际法学家, 1905年,张庆桐还在俄国。他翻译了中国著名学者、社会改革家梁启超所著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专著,并将该书的俄译本送了一本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对该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托尔斯泰随后一年发表了著名的《给中国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他特别强调了他对中国及其文化一直以来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反映出托尔斯泰深受与中国新对话的影响。在信中,他写道:“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人的生活保持着最浓厚的兴趣,我努力了解中国人生活中可理解的部分,尤其是中国人的智慧,我努力理解孔子、孟子、老子的书及其评注。我也读过关于中国佛教的书以及欧洲人书写中国的一些书籍。”在托尔斯泰看来,孔子和老子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他们是“真知之父”。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托尔斯泰一生都对中国颇为痴迷,对中国经典作家的学说极为推崇。对托尔斯泰来说,他非常注重上述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观,正是这种对道德观的重视引发了托尔斯泰对中国哲学的兴趣。在1884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托尔斯泰强调吸引他的是这些学说中的美德,“我目前陶醉于中国人的智慧,我真的想跟你、跟每一个人讲述,这些书告诉我的德行。”毫无疑问,这种中国智慧都渗透到托尔斯泰自己的写作中,托尔斯泰生命最后几年的主要时间都用来书写《智慧日历》,那被认为是他最后一部重要的著作,托尔斯泰在该书中充分展示了中国智慧。该书于1904年首次出版,此书表达了托尔斯泰的愿景,“从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哲学家中收集一种适用于一年365天每一天的哲思”。他的第一篇日记始于1884年3月15日,很显然中国哲学家在这部为普通大众提供精神的、道德的和智性引导的日历中处于中心地位,“我得为自己创造一份书单,埃皮克提图、马可•奥里利乌斯、老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新约。这也是全人类都需要的。”他在日记里不时地沉思该书,以各种形式不断地反诘“还有什么能比每天跟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交流更珍贵的呢?”托尔斯泰精挑细琢该卷的条目,正如他反复跟他的同事和朋友强调的,“选自最最好的作家”。这些入选的作家代表着各种各样的哲学观点、种族背景和历史阶段,而孔子和老子是他这一伟大篇章中的统领。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1907)是他首次涉足研究俄国文学。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鲁迅首次向国人介绍、评论了“反叛”诗人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雪莱和密茨凯维奇等笔下的浪漫主义。这些诗人为自由公平所作的奋斗,他们对奴隶制的憎恨,他们炽热的爱国之情,都令鲁迅迷醉不已。据说,鲁迅就在1907年那一年参加了短期俄语课程。虽然他没有坚持下去,没有完全学会俄语,但是这次学习却让鲁迅对经典俄国文学持有终生的兴趣。鲁迅对中俄文化对话的主要贡献显见于他翻译的众多俄国作品,这些作品的作家包括安德列耶夫、迦尔洵、萨蒂科夫.谢德林和契科夫。事实上,鲁迅一生中所做的翻译多半译自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

      雷切尔•韦斯(?根据维基百科,该书作者应该是RUTH F.WEISS 魏璐诗) 在《文豪鲁迅》(1985)一书中记录了鲁迅在其50岁生日之际的演说,在这篇演说中鲁迅描述了他的作家成长之路。在这篇演说中,他特别挑选了俄国文学,特别是挑选了托尔斯泰来具体说明托氏是他开始创作和开展社会批评活动的动力。他告诉参加他生日聚会的成员,“他不仅研习过现代医学,还读过托尔斯泰作品的日文首译本。是托尔斯泰引介他了解社会思想和现代文学的力量……受经典俄国作家的影响,他致力于将文学作为武器,与封建思想作斗争,他开始创作具有俄国经典作品风格的短篇故事,并最终慢慢地放弃学医。”这一精神转折时刻在鲁迅一生的历史中有着完整的记录。1902年,鲁迅离开中国继续他在日本的求学。在日学医期间,鲁迅看到一组时事幻灯片,其中描绘了日俄战争时期(1904-1905)一名中国人被日本当局指控为俄国间谍而被当众斩首。幻灯片中还有许多中国旁观者在观看行刑。旁观者对该事件的平淡无奇的好奇,他们脸上没有任何的羞愧或愤怒,这让鲁迅极为震惊,深感羞辱。几年后,他在他的第一部故事集《呐喊》的序言中写道:“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正如托尔斯泰被他读过的中国贤哲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深深吸引,鲁迅深受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吸引。鲁迅写道:“在我们中国,个人主义大概占大多数”,他认为这说法也适用于政治家,这些政治家本身也是个人主义者,根本没有真心实意想“帮助穷人”或“改变现状”。正是在这一语境下,鲁迅盛赞反对战争的托尔斯泰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尽管托尔斯泰是个贵族,他亲身体验过战争,感受过战争的真实的、刻骨铭心的痛苦”。

      鲁迅无疑是一位蜚声世界的大文豪。迄今,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关于鲁迅本人生平事迹的著作、文章和研究仍在不断涌现。鲁迅尤其受到苏联作家和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鲁迅的一些作品的首译本是俄文。如《阿Q正传》写于1921年,但仅仅四年以后,即1925年年底,其俄文译本就出版了。早在1929年,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就出版了一些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的译本。鲁迅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将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社会批判和心理学视角与中国传统诗歌和散文中的暗讽、讽喻、用典和象征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模式。此外他还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将社会、阶级等新概念和新文学语言引介到中国文学中,如他小说中方言的使用。因此他的思想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渐行渐远。鲁迅曾将亚历山大.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翻译成汉语。1949年,法捷耶夫向鲁迅致以崇高的敬意,将他的文学地位提至中国同时代作家无法企及的高度。法捷耶夫写道:“鲁迅的所有作品触及了人性最重要的部分,如良知,尤其是社会良知。”

      列夫•托尔斯泰和鲁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位文豪最明显的共通之处也许就是他们都致力于社会变革的精神、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最后,然而同样重要的是,他们都感受到了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在给好友的一封信中,托尔斯泰写到:“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伟大的民族之间有着内在的精神纽带,两个国家需要携手并进。”写这封信后的50年里,深受俄国文学作品及托尔斯泰作品的影响,鲁迅表达了相似的见解。1932年12月为庆祝两国文学的密切往来,他签署了纲领性的演说“中俄文学的纽带”一文。在致辞中,他特别指出,在他的和同时代作家的文学生涯中,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向导和挚友”。

      鲁迅不仅精通中国历史,而且大胆汲取了外国文学的精华,并将他们渗透到本国文明之中。鲁迅一方面引进外国文化以发展中国文化,同时也将中国文化的精华引介到了世界各地。毋庸置疑,鲁迅是世界上中国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正如他自己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能将人带往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并使人们能用直觉感受到生活事实和生活法则,而这些却是自然科学无法触及的。”鲁迅和托尔斯泰之所以堪称伟大的文学家,正是因为他们能将读者带向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