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黄皮书:中俄地方合作机制取得高水平 成为两国合作新亮点
  • 2025-4-9 20:12:18    字数:1740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日联合发布的《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24)》指出,地方合作成为中俄双边合作新亮点。

        黄皮书指出,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产业结构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双方在能源、贸易、交通、金融、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很大成绩,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黄皮书说,地方合作成为中俄双边合作新的亮点,相邻地区的经贸、人文交流越来越频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持续提升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黄皮书分析称,上述成就都是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取得的,特别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交通和人文合作,在双方的努力下达到了高水平,已经建立了政府间合作机制。

        黄皮书还指出,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中俄准备进一步加强推进东北振兴与远东开发战略对接,深化产业尤其是农业领域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加强地方间务实合作,推动“东北-远东”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

        相关新闻:《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24)》成功发布

        2025年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24)》。

        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及与西方对抗的尖锐化是影响该年度俄罗斯局势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政府一方面加强国内舆论控制和爱国主义宣传,引导民众支持其在乌克兰实施的特别军事行动,维持国内政治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调整经济和对外政策,突出强调主权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为经济主体适应西方制裁下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为突破西方的经济和外交封锁,努力加强与对俄友好的“世界多数”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俄罗斯国内形势和对外关系出现许多新特点。

        在政治方面,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西方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继续进行严厉批判,强调俄罗斯应维护国家主权和传统价值观。为应对复杂的局面、确保政治安全和2024年总统大选顺利举行,俄罗斯完善了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体系、以文化主权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和以防范非政府组织为核心的社会管控体系。2023年俄罗斯如期进行了地方选举,妥善处理了“瓦格纳集团事件”,为2024年总统大选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经济方面,面对西方制裁不断升级,俄罗斯政府继续调整经济政策,通过调控关键利率等手段维持宏观经济环境的基本稳定;通过调整和使用国家福利基金,弥补了联邦财政预算缺口;通过发展与对俄友好国家的经贸往来,获得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通过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措施,为市场主体开展经济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该年度俄罗斯经济维持平稳增长,民生保障得到进一步增强,社会基本稳定。

        在对外关系方面,一方面,俄乌冲突久拖不决造成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恶化,美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继续加大对俄制裁力度,推出了新的制裁措施,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反对西方霸权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轴之一;另一方面,俄罗斯外交继续“转向东方”,并与“世界多数”对俄友好国家建立新的关系体系,试图以此突破西方封锁,寻求外交新空间。

        面对百年变局和动荡的国际地区形势,该年度中俄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愈加紧密,互利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双边贸易额提前达成2000亿美元目标,体育交流年圆满收官,两国关系的物质和民意基础更加牢固。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