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专家:“玉兔”超月球车 俄国家航天公司对中国成就无动于衷?
  • 2019-12-13 11:17:22    字数:1790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 尤里·加拉宁):中国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为“中国航天日”。21世纪初,中国论实力是全球第三大航天强国,而就该领域发展速度而言,中国则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这不得不令人思索俄罗斯在航天竞赛中失利的原因。

        在苏联将卫星送入轨道仅仅13年之后,中国也加入了星际竞赛。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于2003年升空,比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晚了42年。

        诚然,中国人并不是现代人类探索太空的开拓者,但它能够落实美国和苏联计划中的所有最佳措施。为什么?

        让我们从如下事实讲起:中国现在有能力生产从轻型到重型的各种用途的运载工具,这使中国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太空。由此,中国积极拓展将外国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服务市场。其客户包括加拿大、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尼日利亚、阿根廷、沙特和欧洲航天局等。  在2018年,中国有39次航天发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和俄罗斯。中国还尝试从海上平台进行发射。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中国已实现航天员进入太空行走,即将在近地空间建成轨道站,正在执行一系列突破性的科学计划。月球和火星探测项目已经启动,并在积极推进。北京计划在2021年登陆火星,还打算建立月球基地。  时常传来有关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取得新成就的消息,这迫使国际社会认真思考世界能否抵抗中国的太空扩张。中国已经在制定前景广阔的计划,而且这些计划不仅雄心勃勃,还非常务实。

    资料图:中国长征家族系列运载火箭(部分成员)

        中国科学家继续目标明确地探索最新技术。他们在太空航天器自动对接和创建世界一流的航天器对接设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轨道空间站在顺利建设中。独一无二的10米长太空机械臂的测试已经完成。中国科学家还在失重条件下对3D打印技术进行了测试,该技术有助于在空间站内生产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从而节约发射昂贵运载工具的费用。在失重状态下进行细胞繁殖的实验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中国人在探索月球方面也是突飞猛进。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始展开月球探测活动。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不能和地球直接进行无线电通信。但中国研究人员通过发射一颗中继卫星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国工程师正在研制可多次使用的本国运载火箭和空天飞机。该国在近地空间军事化方面成就斐然。例如,正在研发反卫星武器。美国专家认为,中国已能在必要时摧毁500个美国军用航天器,并干扰卫星运转。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北京主张将太空用于和平目的,但也明白其在未来战争中日益上升的重要性,因而继续积极扩大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中国军事专家效仿俄罗斯对各种用途的轨道航天器集群、地面数据搜集、处理和传输站以及卫星跟踪系统进行管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完,它将由35颗分布于3个轨道(5颗在静止轨道、3颗在倾斜同步轨道、27颗在中圆轨道)的卫星组成。这可确保解放军各军兵种行动的独立性以及导弹在遥远战区的使用效能。中国北斗很快就能加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

        中国正在俄罗斯协助下打造包含天基组成部分的导弹预警系统,在卫星上测试各种天线阵,调试安装红外传感器的设备。目前只有俄美掌握了这种系统。

        中国正在自信地展望未来,制定庞大计划。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在全球航天经济中达到高水平,制造使用人工智能和突破性新技术的独创前沿产品。

        至于俄罗斯,我们既无这样的全球性计划,也没有勃勃雄心,还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员。即使砸下出售能源挣得的大笔资金,这一切也不能在一夕之间获得。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