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俄罗斯华人与中国企业与当地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 2018-9-14 18:26:54 字数:7195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摘编自地球日报
摘要:总体上说,俄罗斯人对中国人是友善的。但是有很多在俄华人不遵纪守法(据统计中国公民非法居留在俄罗斯的数量占俄非法移民总数的20% )。而俄罗斯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法律时,对外国人入境和在其境内工作居住的管理条例考虑更多的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延续了苏联时期的很多做法,条例纷繁复杂,官僚作风严重。 --------------
20年来,华人华企在俄罗斯从事的中俄贸易总的来说是互利互惠的。20世纪90年代,激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导致俄政府职能削弱,经济运转几近瘫痪,生活物资奇缺。在老百姓手中无钱的情况下,中俄两国“倒爷”从中国带来了便宜的、老百姓买得起的生活急需品。2000年以后,俄罗斯社会逐渐稳定,在巩固发展阶段,中俄两国发挥互补优势,贸易额不断增加。这是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两国人民利益的选择。
然而,在中俄贸易发展进程中,华人华企与当地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在所难免。俄政府根据本民族的利益不断调整对外来人的政策也是非常自然的。因此,华人华企应该理性认识与当地人的矛盾以及俄政府限制移民的政策,尽量做到以自己的发展带动当地的发展,入乡随俗,遵纪守法。
(一)与俄国家方针政策的冲突
首先, 2000年后,俄罗斯政府开始整顿社会秩序(包括商业秩序),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治理影响国家发展的贪污腐败,调整各项方针政策。政府明确表示欢迎国外大的投资商到俄投资建设,参与企业现代化改造,欢迎高科技企业到俄罗斯兴办工厂。特别是2008年梅徳韦杰夫担任总统以来,俄罗斯把目光锁定在发展经济、富国强民的大政方针上。可以说,俄罗斯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对中国的廉价产品增强了贸易壁垒:提高了许多商品的进口关税,对原材料出口也增加了出口关税和限制,使得中俄之间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其次,俄罗斯政府担心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比俄本国人还多。2002年前后,俄罗斯报刊上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文章、报道非常多。也许是这些舆论起了作用,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不断调整移民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小商人、 普通打工者和劳工进入俄罗斯的门槛并增加了这些人在俄罗斯工作、生活的限制。俄减少了移民劳工配额,使得原来在俄罗斯靠小生意或出卖体力赚钱的华人失去了在俄正常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在整顿国内秩序,打击贪污腐败、洗钱走私、“灰色清关”和偷税漏税等的行动中,俄政府摧毁了绝大多数华人华企十几年来赖以生存的大市场,使得全俄罗斯,特别是莫斯科和远东地区的华商损失惨重。2008年以来,远东地区的很多华商不得不廉价甩卖库存商品回国,而莫斯科大市场的华商则是货物被封,大多数血本无归,去留两难。
(二)与莫斯科市场文明化、规范化进程的冲突和维护城市秩序、改变城市面貌的冲突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改革之初,莫斯科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购买力最强,外国人,包括中国人聚集得最多,自由市场贸易发展得也最快。从蔬菜、水果、食品到服装百货一应俱全,最后发展成全俄乃至独联体的进口货物批发销售集散地。当时,由于没有现成的商业网络和交易场所,资金有限,先是以各个地铁口的空地作为交易场所,小则卖一双袜子、一件衣服,大则摆一个摊位,卖一堆东西。逐渐发展形成了地铁出口市场销售网络。现在,莫斯科市几十个地铁出入口都有规模不小的露天综合自由市场。俄罗斯三个最著名的综合体育场馆——卢日尼基体育馆、迪那摩体育馆和国家体育大学的校园(即著名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都曾是堆满铁皮集装箱、人山人海的露天大市场。
随着俄罗斯商人的成长,现在的莫斯科已经有很多覆盖全俄的批发销售公司。他们直接从国外进口商品,或者在国内采购。莫斯科市内的商店都逐渐装饰一新,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莫斯科各大区和大环周边由西方大超市连锁集团公司和俄罗斯新兴财团建起了许多庞大的超市。例如,土耳其的“拉姆斯托尔”、法国的“欧尚”、德国的“麦德隆”、瑞典的“宜家”以及俄罗斯的“你的家”和“戈比”等。这些超市的经营原则都是薄利多销,满足有车族或者附近居民的生活需求。实际上,莫斯科市高水平的销售网已经取代了原始的露天贸易市场。近10年来,莫斯科陆续关闭、取缔了100多个露天市场。莫斯科市前市长卢日科夫在2010年上半年一次会议上说,到2010年年末,莫斯科还将关闭60家露天市场。近3年,由俄罗斯一家财团投资,在莫斯科很多地铁口附近都建起了外观漂亮的现代化商厦。其中有不少都已经交付使用。还有几座大厦处在工程收尾阶段,预计再有半年就可以开业。这样,在不久的将来,莫斯科市即可完成露天自由市场的全面升级改造。在这种形势下,占用离市中心很近的体育大学校园多年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即多数莫斯科华商赖以生存的经营场所怎么会安然无恙地存在并发展下去呢? 2009年6月29日,莫斯科市政府以大市场土地使用不合法、市场卫生不合格和打击货物走私等三个理由突然对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的货物进行清理、检查和“销毁”。这个大市场以一种华商被扫地出门的方式永远关闭了。
(三)与贪官污吏的冲突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国家财富分配不公,公务人员工资极低,社会失去了道德准绳。海关、警察局和法院等强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便利,敛钱养家,发财致富,是司空见惯的事。在这种背景下,中俄两国的个体商人通过包机包税做着简单便捷的跨国小生意,当时号称“国际倒爷”。包机包税这种形式对于当时没有多少资本、生意起点很低的中俄两国“倒爷”来说非常便捷。他们认为自己所卖的货物合理合法,因为运费里已经包含了关税。但实际上,这是清关公司与海关工作人员合谋钻了当时海关法的漏洞,用各种方法降低货物应缴关税。当时的这种做法可以说皆大欢喜: 一方面,商人可以少缴纳关税,运货成本低,货卖得便宜,买家自然也高兴;另一方面,清关公司和海关工作人员从中轻易地挣钱。而给托运者的货物却没有任何完税证明或报关单复印件,现在俄罗斯把这种运货收货方式叫做走私,而在20世纪90年代,俄政府对这种“灰色清关”的方式则采取默认的态度。90年代最后几年,俄警察查封、没收中国商人大宗货物的理由主要是因为卖货没有营业执照,而不是货物走私,或者“灰色清关”。这可能考虑到为当时的老百姓渡过难关而网开一面,但也可能是腐败官僚给自己留下的生财之道。2000年以来,俄罗斯开始惩治腐败,整顿市场秩序。包机包税的空运形式被取缔,但是各口岸“灰色清关”的痼疾始终没有根除。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对来自中国口岸的货物,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货物也是如此,只是程度轻重和技术处理不同而已。
2000年后,俄强力部门每过一段时间就查封、罚没一部分华商的货物,理由已经不再是无照经营,而是货物没有报关单,属于走私。这些货物被罚没后所拍卖的钱财多数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每次罚没,华商都觉得冤枉,但货物没有文件,不合法。华商也可以自己注册公司,但是难度很大。首先,清关难度非常 大;其次,清完关后的货物卖不出去,因为别人都是“灰色清关”,进货成本低,正规清关的货物无法与之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因此,大市场上的华商做出随波逐流的选择实属无奈。而在“灰色清关”这张大网中,华商是利润率最小、风险性最大和稳定性最差的一环。因为每次清剿“灰色清关”时,罚没的是华商已经交完运费和“灰色清关”服务费后存放在仓库里的货物。例如, 2008年9月11日,俄罗斯最高检察院调查委员会查封“ACT”市场华商6 000个集装箱的货物。2009年6月29日关闭大市场时,华商因为拿不出海关报关单,全 部货物被没收。中国驻俄罗斯使领馆、经商参处也经常出面交涉,想维护华商的利益,但是理不壮、气不直,很难争取到应有的公平。如果俄罗斯政府没有贪官污吏别有用心,而是本着客观、历史的态度治理社会,整顿秩序,关闭大市场,就不会造成这种大市场屡遭封杀的状况。
俄罗斯政府已多次表示要严格治理“灰色清关”,惩治腐败行为。由于在莫斯科的华商经常受到腐败官僚、“灰色清关”罚没之苦,因此,中国政府多次与俄方交涉协商。2004年,中俄两国政府成立了中俄政府规范贸易秩序工作分委会,开展规范双方的贸易秩序工作。目前,俄罗斯政府继续加大打击腐败的工作力度,其中包括惩治海关系统的腐败犯罪。但是十几年形成的腐败温床很难一下子铲除。2009年6月1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质问:“为什么前两年我当总统时几乎把海关的领导层都换了,现在走私的各种渠道依然畅通、依然照常运行?”我们应该相信俄罗斯政府总有一天会将环境治理好,只是需要时间。在俄罗斯的华人华企应该转变观念,摆正心态,合法经营。
(四)与当地企业和商人在市场利益上的冲突
十几年前,中国人走进俄罗斯市场初期,当地几乎没有竞争者,基本上都是找中国人批 发采购货物,然后到自由市场或者外地分销的当地人。因为那时俄罗斯刚刚告别社会主义制度,百姓中很少有人会做生意,也极少有成规模的私人贸易公司。面对新的生活,俄罗斯人从国内市场上的小商小贩,或者从国际市场上的“倒爷”做起。当时,有不少俄罗斯人到北京的雅宝路、黑龙江省的绥芬河等地直接进货,然后在本国各商店或自由市场上销售。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中俄的经济在发展,两国的商人也在成长。现在,俄罗斯到处都是规模大、资金足、人员素质和贸易水平高的贸易公司。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及互联网的发达,商业信息越来越透明,文化交流的层 面逐步拓宽;国际部业务员都具备很高的英语水平,借助电子翻译器,语言障碍已变得微不足道,任何公司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网络在短时间内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工厂和产品信息。而中国国内的工厂也主动深入俄罗斯市场,到俄罗斯参加行业展会,努力挖掘潜在的客户。这样,俄罗斯稍有规模的贸易公司很容易避开任何中间环节,直接到中国厂家订货、采购。很多公司还在中国工厂贴牌生产,在俄登记注册自己的商标,树立自己的品牌。俄罗斯人文化品位和设计水平很高,在服装鞋帽等轻纺产品上,俄罗斯贸易公司已经非常成熟。俄罗斯不少大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都设有办事处,对中国市场也非常熟悉。因此,现在俄罗斯商场里销售的很多货物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但是品牌属于俄罗斯公司,符合俄市场的需求。不少俄罗斯公司在自己的领域形成了垄断销售网络。而与他们相比,在俄罗斯经营同样产品的华商却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在俄罗斯人眼中,华人华企在俄罗斯的公司是其生意上的竞争对手,与他们争市场份额。前不久,俄罗斯电视台“对话”节目中有一场关于中国人和中国货在俄罗斯的争论,当争论到在俄罗斯有很多中国人在市场上卖便宜的中国货时,最后结论是:俄罗斯需要便宜的中国货,但是不需要卖货的中国人。这反映了一部分俄罗斯人的情绪。
俄罗斯有很多生产企业对中国同行的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也有抵触,因为这对他们的产品构成了威胁。他们经常向政府要求提高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以限制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进入俄罗斯,冲击自己的市场。例如, 2009年俄政府应相关企业的要求,提高了进口汽车的关税,并将卡车轮胎的进口关税由5%提高到15%。2007年5月14日,俄罗斯国立莫斯科鲍曼科技大学一位叫菲利波夫的老教授在一次会议上发言说,“政府如果不采取限制措 施,来自中国的通讯技术和设备将像服装那样,很快会占领俄罗斯的通讯市场。”这些事例都说明,华人华企和中国制造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不仅会面临着市场和品牌的巨大竞争压力,而且还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社会和政府层面的政策压力。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2010年3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一次电视讲话中说,我们欢迎外国人到俄罗斯投资办企业,但是反对投机商人。很明显,俄罗斯政府现在有抑制纯贸易公司在俄运营的倾向,他们欢迎外资投资建企业、搞生产,或者对俄罗斯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希望引进先进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在俄罗斯的华人华企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五)与西方企业争市场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财团、大集团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大企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功地占领了俄罗斯市场。他们对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俄罗斯市场自然不会拍手称好,有许多过度诋毁中国制造、极度渲染中国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文章明显出自这些集团利益者之手。但是,市场规则是以利润和利益为主导的。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及其产品的质量提升很快。目前,俄罗斯人已认识到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性价比不 错。以前,由于缺少资金或是渠道不通、信息不畅,他们往往通过欧美大公司转口采购。现在,俄罗斯人尽量避开中间环节直接到中国采购。另外,随着中国本土的通讯、电子、电器和机械制造等高技术企业主动进入俄罗斯市场,意味着它们与原来已经垄断了俄罗斯市场的国际巨头形成竞争。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少欧美跨国公司不得不让出更多的空间给中国制造商。然而,自2010年起,中国产品涨价,人民币不断升值,很多商品原有的性价比优势在降低,而从资金实力、市场运作水平、人员的商务经验和素质、产品的 质量及信誉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中国企业都与西方大公司差距很大。因此,中国企业要有危机感,继续保持价格优势,而且要有自己独到的技术优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树立良好的信誉,加强本土化的组织策略,包括利用本土的资金、吸收优秀的科研人才,寻找更多的支点,及时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迅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世界老牌跨国公司堵在国际市场门外。
(六)社会文化心态的冲突
近50多年来,中俄两国人民在社会背景和文化心态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历史和社会文化上又有更多的不同之处,这就造成在俄 华人华企与当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文化素质的人们之间产生社会文化心态的冲突。
中俄两国是近邻,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源远流长。俄罗斯文化虽然源于欧洲,但是受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东方文化影响也很大。20世纪的中国也曾在各个方面受苏联的影响,几代中国人都是读着苏俄文学作品成长起来的,不少中国人有着浓重的俄罗斯情结。
但是,中国和俄罗斯毕竟具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民族,两国人民受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熏陶,彼此间的差异很多。俄罗斯人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很高,他们虽然 对中国这个昔日的社会主义“小兄弟”的态度居高临下,但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俄罗斯人往日的优越感逐渐消失。然而,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心态仍然是很复杂的。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到俄罗斯打工、做生意的多是文化层次、文明修养相对低的华人。因此,他们把在俄罗斯打工和市场上卖货的中国人划归于越南、阿富汗、中亚及高加索地区等比较贫穷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对中国人不太尊重。不少排外情绪比较重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后,是中国、越南、阿富汗和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抢占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垄断了自由市场的 贸易,并享受着他们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
总体上说,俄罗斯人对中国人是友善的。但是有很多在俄华人不遵纪守法(据统计中国公民非法居留在俄罗斯的数量占俄非法移民总数的20% )。另外,俄罗斯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法律时,对外国人入境和在其境内工作居住的管理条例考虑更多的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延续了苏联时期的很多做法,条例纷繁复杂,官僚作风严重。而俄罗斯移民局、警察局和边防局等强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持中国护照的华人又特别注意严格检查。莫斯科机场的边防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放一个中国人入境。中国人下了飞机在过边防窗口前排三个小时的队是常有的事。移民局和警察局对中国公民办理注册登记、工作许可证则更是严上加严。俄罗斯新闻网2006年12月20日有一则消息:“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卡米勒·伊斯哈科夫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主持的俄罗斯安全会议结束后对记者称,中国来到俄罗斯的非法移民仍然是最尖锐和现实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审议了保障远东地区国家安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华人华企在俄罗斯留学、工作、打工和做生意已经颇具规模,也颇有成效。这是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友好的象征,也是中俄两国人民作为邻居,经济上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社会发展的相互需求。华人华企在俄罗斯,既有发展自己、惠及当地人的一面,又有由于各种原因与当地人发生冲突的一面。这些冲突有来自华人自己的原因,也有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原因。因此,两国人民应该学会自律,自我改造提升,与对方交往时换位思考,求大同,存小异,把注意力集中在共同发展的大方向上。
我们相信,中俄两国政府一定会妥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国政府应该监督走出国门公民身份的合法性,打击靠办假签证骗钱的公司,组织好俄罗斯市场上所需要的劳工,加强国民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宣传,让俄罗斯政府和人民消除对中国不必要的误解。俄罗斯政府和人民也会逐渐根治腐败,根据自己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不断改善移民政策,为外资和外企的创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更相信,中俄两国政府和人民会理性、明智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化解矛盾,达成共识,使两国在经济领域里多方面的合作健康、稳定地发展,获得在全球经济进程中的共赢。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摘编自地球日报,文章言论不代表中俄资讯网观点。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俄罗斯旅游]
中国游客在俄消费约13万卢布主要对苏联历史和红色旅游
(11-22)[中俄经贸]
俄铁增开通经哈萨克斯坦对华猪肉冷藏集装箱快速运输路
(11-22)[华社关注]
莫斯科推出1000多个使用中国支付系统地点导图位置微信
(11-22)[中俄经贸]
俄罗斯高品质沥青炼厂直签货源接受人民币信用证经卸货
(11-22)[中俄投资]
中国诚通集团打算在俄罗斯购买另一购物中心
(11-22)[中俄商情]
俄罗斯2024年对中国冬季轮胎的需求量大幅增加125%
(11-22)[中俄商情]
越南国企“氧化铝粉直签货源”推荐:可赴工厂实地考虑
(11-21)[中俄商情]
白俄罗斯牛肉“国内现货”供应!——外方头部企业货源
(11-21)[经济新闻]
俄总理:2023年俄罗斯海港的吞吐量达到创纪录的13.6亿
(11-21)[中俄经贸]
俄州长:沃洛格达州与中方签署4项合作协议
(11-21)[俄罗斯讯]
俄罗斯首条高铁路线计划于2028年4月1日开通
(11-20)[热点关注]
英刊:乌克兰将被迫失去部分领土承认新地区入俄事实
(11-20)[中俄经贸]
俄驻华商务代表:中国企业加大对俄市场供应
(11-20)[中俄经贸]
俄Fesco集团启用从中国到新罗西斯克航运新线路
(11-20)[华社关注]
俄罗斯航空公司计划于2025年在中国机场推出Astra值机系
(11-20)[中俄关系]
王毅:今年是中俄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克服风险挑战取得新
(11-19)[中俄投资]
全长5111公里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进入投产前最后
(11-19)[中俄关系]
俄罗斯沃洛格达州与中国在文化和经贸领域建立伙伴关系
(11-19)[中俄关系]
俄外交部:俄中外长讨论两国最高层达成协议的落实情况
(11-19)[时政要闻]
俄议员提议根据中俄经验制定《共同未来宣言》为全球提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