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探究莫斯科国际城市发展与提升俄罗斯国际形象的途径和意义
  • 2019-1-31 10:05:10    字数:6237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作者:张建
  •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作者张建,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

        [摘要] 俄罗斯与中国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研究俄罗斯对外关系中的莫斯科城市参与行为对于北京市国际城市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莫斯科的国内定位和国际影响、在驻的国际组织与国际事务的参与,从研究打造国际化都市的视角,探究莫斯科国际城市发展与提升俄罗斯国际形象的途径和意义。

        -----------------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首都,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素有“森林中的首都”美誉。近年来,莫斯科借助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优势,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吸引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夯实国际软实力,把莫斯科建设成为了具有重大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

        推动经济国际化提升国际竞争力

        城市经济国际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国际经济接轨与融合的程度,是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莫斯科通过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私有化政策、企业管理政策等一系列政策,逐步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迅速提升了经济竞争力。

        作为首都,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类机构总部云集于此,金融资源丰富。莫斯科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工业部门种类齐全,尤其是重工业与化学工业很发达,机械和仪表制造工业占该市工业总产值及工人数的一半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国位居首位。另外,其纺织、食品加工、印刷业、服装及制鞋等轻工业亦很发达。20世纪90年代以来,莫斯科新政府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并且积极对第二、三产业进行置换,将市区内的一些传统工业企业迁到了郊区,把腾出来的土地用于安置金融业、信息业、商场、写字楼、宾馆等设施。仅在2000年就有10家大型企业从市中心迁出,计划到2020年共迁出94家工业企业,腾出300多公顷土地。经过产业结构转换,莫斯科从传统的工业中心转变为金融和贸易中心。1莫斯科一直被认为是全俄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城市,其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莫斯科登记的进出口公司为全国总数的90%,人均外贸额比全国人均水平高3.5倍,2000年莫斯科吸引的外资占到全国的55%,国内资金占到全国的60%,外汇交易量占到全国的80%,服务业收入和商业零售额占到全国的30%左右。据统计,莫斯科共设有海关4个、海关关卡20个、海关审理与检察处89个、消费税征收部门1个,有248个海关口岸可以提供出入境服务。莫斯科为加大国际交流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国际知名度上升潜力很大。

        莫斯科政府还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08年8月7日,莫斯科政府颁布“关于建成莫斯科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先举措”的决议,自2011年8月30日起实施。“决议”将发展莫斯科为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莫斯科政府工作重点。2008年9月2日,莫斯科政府专门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就是为把莫斯科建设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提供支持,提出咨询建议,制定法律、项目和行动方案。2011年10月11日,莫斯科政府通過“发挥经济活力2012~2016规划”,其主要目的就是将莫斯科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通过完善莫斯科银行、证券、保险等基础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此外,莫斯科政府经常与其他国际金融城市(如纽约、伦敦、法兰克福、迪拜等)保持密切联系,学习相关经验。中俄资讯网俄罗斯研究栏目。

        整治城市环境增强国际吸引力

        城市环境是与城市整体互相关联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自然条件来看,莫斯科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绿色覆盖率达到40%以上。莫斯科有全俄最发达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欧洲最大的污水净化站。但莫斯科也面临着环境问题,包括交通尾气污染、生活和工业垃圾、噪音、光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汽车尾气是造成莫斯科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面对莫斯科不断上涨的私家车数量,莫斯科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发展公共交通、道路建设在内的措施。在莫斯科的地铁和道路上,到处可以看见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乘自行车上班等的宣传广告。早在2005年10月4日,莫斯科市政府发布了“莫斯科生态学说”,2011年10月25日莫斯科市政府对该学说进行了修订,其中梳理了莫斯科的生态问题和政府有针对性的各项决议,介绍了莫斯科的环境情况。2014年7月10日,莫斯科市政府通过关于“2030年前莫斯科市新环保政策”的决议,决定组织国际专家组制定2030年前莫斯科环保战略。城市垃圾问题是挑战城市协调能力的难题,为了解决莫斯科的城市垃圾问题,莫斯科实施了废物利用计划,大力宣传废旧物品再利用,让垃圾尽量资源化,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城市垃圾,通过工业方式处理了60%,通过填埋的方式处理了40%。从人文条件看,莫斯科向来就有注重发展城市人文环境的传统。莫斯科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常年气温偏低,冬天白雪覆盖着整个城市。因此,莫斯科的市内建筑多采用黄、绿、红等暖色调,教堂多采用蓝色或金色的圆顶,从而为城市人文环境增加了丰富的色彩。莫斯科市内还修建了很多雕塑,用来纪念与城市及国家历史相关的人物。从城市人文休闲场所看,莫斯科有公园98座,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还有700多座街心花园,占地约1256公顷,丰富了居民的休闲生活,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此外,近年来,在俄罗斯的街道和交通工具上,增加了路标和地铁的英文标识,地铁主要干线增加了英文广播报站,为外国游客旅游提供了便利。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开展城市外交扩大国际影响力

        莫斯科十分重视城市外交,通过吸纳国际组织进驻,举办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接待国际团组,提升俄罗斯参与国际体系的程度;通过与别国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不仅使其城建、环保、规划、交通各个部门成为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而且还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更增强了城市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俄罗斯的对外交往能力。中俄资讯网俄罗斯研究栏目。

        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对外交往,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是莫斯科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俄罗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莫斯科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把俄罗斯、把莫斯科视为总部选择的目的地。根据莫斯科市政官网统计,在莫斯科的国际组织有322个,其中总部驻在莫斯科的有167个。充分利用现有的总部在莫斯科的国际组织,吸引更多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落户莫斯科,是莫斯科配合俄罗斯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提升国际辐射力,加快世界城市建设的捷径。目前,在驻莫斯科市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有:国际科技中心,1992年由日本、美国、挪威、欧盟和俄罗斯共同创建,旨在推动国际科学项目的实现,同时促进了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从事军事科研的科学家转向民用科研工作,对世界和平和高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间航空委员会,成立于1991年12月30日,旨在促进航空系统一体化,组织空域使用、机场的运行、空中交通同步化、空域用户运行的联合化、冲突情况的解决等,为空中规范飞行提供了保障和智力支持。欧亚经济委员会,作为欧亚经济空间的超国家机构,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运作,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逐步统一各成员国贸易政策等。

        友好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作用都是显著的。莫斯科与世界上16个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莫斯科与北京于1995年缔结成为友好城市。两城市间的深厚友谊,也为北京申奥成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近年来与俄罗斯互相举办“语言年”“文化年”“旅游年”“青年交流年”,这些重要的活动几乎都是在莫斯科和北京开端的。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参加了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的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此外,莫斯科与德国首都柏林、法国首都巴黎等其他15个城市也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互动的增多给莫斯科带来了活力,增强了国际交往能力。

        组织和举办国际活动也反映了莫斯科市的国际化程度。莫斯科曾成功举办过1957年和1985年的国际青年节、1980年的第22届奥运会以及1998年的世界青年运动会等大型国际活动。莫斯科市在俄罗斯国家政权中的定位是政治经济决策中心型世界城市,这决定了莫斯科市在国际活动领域的组织能力,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所体现:政治方面,如每年胜利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而且每逢较大的周年庆祝时,都会规模空前;经济方面,莫斯科曾经举办G8峰会、G20财长会议,在这个西方主导世界经济话语权的时代,俄罗斯尽最大的努力争取自身的国际话语权;文化方面,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此外,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也将在莫斯科举行,在莫斯科到处可以看出这座城市正在为世界杯足球赛积极地做准备。中俄资讯网俄罗斯研究栏目。

        提高市民素质夯实国际“软实力”

        莫斯科建城距今已有870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众多。莫斯科共有121座剧院、97座博物馆、418座图书馆,其中包括250座成人图书馆、168座儿童图书馆。莫斯科人热爱读书,热爱文学。在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捧书热读的莫斯科人,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更是人流众多。

        在文化方面,莫斯科政府定期制定名为“莫斯科文化”的国家计划,该计划旨在为莫斯科市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更好环境,从日常文化实践经验和居民需求出发,提升现代文化生活质量,提升莫斯科文化机构的现代化水平。最近相关的计划是2011年9月20日由莫斯科政府出台的“2012~2018莫斯科文化”计划。

        在教育方面,莫斯科政府也定期制定名为“首都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年制定的“首都教育2012~2016”规划,内容包括莫斯科教育状况的分析、政府的管理协调和风险调控措施。目前,莫斯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位居俄罗斯首位,拥有2188所学前教育学校、1635所普通教育學校、145所职业教育学校、298所高等学校、155所补充教育机构; 还有1000多所科研机构,20多万科研工作者。在俄罗斯,中小学基本免费,大学也只有个别专业按比例收费。这些政策大大减少了俄罗斯国民的家庭负担,从根本上杜绝了因家庭贫困等原因而辍学的问题发生。

        莫斯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莫斯科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定期出台“莫斯科居民社会保障”计划。根据最新一期的计划显示,莫斯科的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从2012年的8265亿卢布上升至2018年的9280亿卢布,年均增长2%。中俄资讯网俄罗斯研究栏目。

        莫斯科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扩大就业途径,并且加大了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方面的支出,大大减少了失业率。2013年10月,俄罗斯政府宣布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政策,而且保证医疗服务项目每年都会增加。这意味着俄罗斯公民在公费医疗上享受同等待遇,任何人都不会因没有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莫斯科城市国际化对北京的启示

        北京与莫斯科发展背景相似,均是国家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均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城市治理历史。北京与莫斯科一直保持着友好发展关系,尤其是近几年来,两个城市的交流与联系越来越密切,发展思路也极其相似。尽管在城市国际化的某些方面,北京走在了莫斯科的前面,但莫斯科在城市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仍值得北京学习和借鉴。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莫斯科出台多项政策解决城市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当前,北京市面临严峻的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的挑战,可借鉴莫斯科治理环境的做法,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改善环境,加大对环境保护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各个环节的监察力度;增强周边区域协作能力,共同应对挑战,从而提高整体城市形象。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城市外交。莫斯科通过增加国际组织、缔结友好城市的数量,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和活动,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对外影响力,提高了城市国际化水平。近年,北京市继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曾在2014年举办过APEC会议,并将于2022年与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冬奥会,更多国际组织也将进驻北京,这都为北京发展城市外交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机遇。

        第三,利用首都优势积极吸引人才,引进外资。北京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然而,当前面临着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北京市的优势在逐渐降低,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改善自身“软环境”已成为北京的当务之急。莫斯科在城市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软实力”“文化力”的做法值得北京借鉴、学习,从而不断营造吸引人才和外资的良好氛围。中俄资讯网俄罗斯研究栏目。

        应当看到,莫斯科在城市国际化方面,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一些不成功、不成熟、不可持续的做法,北京市在未来发展中,应更加充分学习莫斯科的成功经验,避免莫斯科在发展过程中的失败教训,不断探索并走出一条结合中国国情、适合北京市市情的特色、活力、绿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田丰.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俄罗斯[J].中国远洋航务,2012,(5).
        [2]高尚涛等.国际关系中的城市行为体[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