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农业合作不断深入 农产品贸易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新亮点
  • 2020-5-21 9:43:38    字数:159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   4月下旬,一个装有21.4吨俄罗斯输华牛肉的集装箱运抵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这是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批俄罗斯牛肉。

      在受访专家看来,随着中俄双方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农产品贸易逐渐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拓展增长空间

      “自中俄两国元首提出至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目标以来,两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传统的能源矿产、机电和轻纺产品等基础之上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空间,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在商务部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看来,农产品贸易正是中俄贸易一个新的增长点。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敏亦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过去几年,中俄农产品贸易均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随着农产品进口种类增加,进口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为实现两国制定的新的贸易发展目标增添了动力。

      刘华芹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俄罗斯牛肉进入中国市场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从谷物、饲料向肉类、奶制品等品类继续扩大,说明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越来越强,增长空间越来越大。这也反映出两国重视农产品贸易发展,合作不断深化。”

      两国农业及农产品合作的互补性从何而来?刘华芹分析,一方面,因受到欧美经济制裁而转向发展进口替代,俄罗斯政府鼓励并推动本国农业发展,采取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中国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对国外特色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虽然农产品在两国贸易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国外优质面粉、植物油、巧克力以及肉类和乳制品等走向餐桌让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双边贸易带来的实惠。”

      于敏也认为,俄罗斯牛肉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牛肉进口来源多元化。当前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牛肉及加工制品的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因此拓展进口来源渠道,尤其是从周边国家进口,更有利于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合作不断深入

      在中俄共同努力下,两国在农业合作方面不断深入。去年9月签署的《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内容可谓亮点频现。其中提及,积极开展两国农产品食品相互市场准入合作,不断扩大对方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继续促进两国农业合作。全面落实《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农业部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合作,扩大农产品相互准入,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

      刘华芹说,目前中俄两国农业合作集中在农产品贸易发展方面,今后将向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乃至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拓展。“俄罗斯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品质高;中国劳动力资源效率高,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成熟,消费潜力大。因此,双方需充分整合各自优势推动农业合作不断深入。”

      去年7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将输华大豆产区扩展到俄罗斯全境,增加水路的运输方式。双方相关部门还商定开展大豆贸易、投资、种植、加工、物流、科研等全产业链合作,推动扩大双边贸易规模。目前,中俄大豆合作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中国欢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豆产区积极拓展对华合作,包括向中国大豆加工产能较强的沿海省份出口大豆。希望双方更多的省州和合作主体积极参与,在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双方大豆合作的潜力,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打造长期稳定的合作格局。

      在于敏看来,农产品市场准入逐步扩大、农产品贸易种类增加也为两国深入开展农业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从中国企业“走出去”来看,合作已经涵盖生产、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建设。

      刘华芹还谈到,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将生产、加工到消费等环节连接起来,着重突破目前物流合作方面存在的瓶颈,可为双方发展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等全产业链建设提供更优条件。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