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看好欧亚铁路运输前景 中欧班列给俄经济注入新动力
  • 2021-7-6 9:36:50    字数:1949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文/安东•科兹洛夫 作者为俄罗斯铁路公司境外项目和国际合作部主任

        新冠疫情对所有运输方式的运营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铁路运输在现有限制条件下凸显了其可靠性和效率。

        俄罗斯的铁路网牢牢保持着连接欧亚两洲经济中心的陆路运输桥梁的地位。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对铁路服务的需求增加了。

        看好欧亚铁路运输前景

        2020年,俄罗斯的铁路过境集装箱运输量比2019年增加了34%。2021年前4个月,过境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增幅已超过58%。

        在亚太(首先是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铁路过境运输最活跃的“东-西”方向,2020年的过境集装箱运输量增幅达到64%。今年,“东-西”方向的增长趋势只会加剧——根据前4个月的数据,同比增加了近1倍(93%)。

        而且,这不是暂时的成就,而是将我们的铁路线整合到全球物流链中的长期前景。如今,仅欧亚铁路物流股份公司就能提供连接中国和欧洲约100个大城市的200多条运输线的服务。同时,某些方向的最高运输速度可以达到每昼夜1400公里的水平。

        过境集装箱运输市场潜力巨大。2021年,我们铁路的过境集装箱运输量预计将突破100万标准箱大关;到2024年,过境集装箱运输量的目标是170万标准箱。这个目标肯定会实现。据欧洲一些专家预测,到2040年,欧亚方向的俄罗斯铁路集装箱过境运输量有望增至300万标准箱。

        除了在运输速度和可靠性方面的明显优势外,铁路运输还是最环保的运输方式之一,有助于完成全球实现碳中和的任务。

        中国历来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虽然双边贸易受到了疫情的影响(2020年,贸易额下降2.9%),但我们看到,目前存在着不仅能让贸易额重返危机前的创纪录水平(2019年,俄中贸易额突破1100亿美元),还能实现进一步超越的机遇。2021年前4个月,两国贸易额超过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同时,双边铁路货运量增长了13.3%。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尽管商业活动减少、全球贸易额下滑,但一系列国家铁路货运量增长的先决条件已经形成。除了运输速度外,服务的可靠性和定期性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运输价格也很重要。在当前条件下,个别方向的铁路运费甚至低于海运。这些因素的结合使铁路运输在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中取得了突破,实现了货运量的增加。

        同时,铁路还能刺激沿线地区的商业活跃度,有助于提高当地民众的就业率和生活质量。新的经济活动中心日渐形成,带来额外的集聚效应。

        联手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

        中欧班列开通以来,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哪些方面还可以改进?

        中欧班列沿线检查站的发展问题仍然具有迫切性。俄方与中方合作,联合有关部门(包括海关),正在开发基于数字数据传输技术的监管流程。我们确定,在相互信任的信息环境中构建通用技术流程是关键手段。

        在业务层面,在七国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框架内,与主要合作伙伴一起成功解决运营和合作问题。

        此外,俄方提议启动使用区块链技术追踪所有路线货物的实际研究。这是进一步发展数字技术合作和打造中欧班列统一信息空间的重要步骤。

        同时,我们认为有必要确保尽快在运输商、监管机构之间实现法律文件电子化,实现包括货物运输单据(发票、装箱单等)在内的各类数据的电子化交接。

        发展俄罗斯铁路公司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平台一体化的问题是与中方在数字化领域合作的另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

        实现中国-欧洲和欧洲-中国双方向货运量的平衡仍然是一项目标任务。俄罗斯铁路公司看到了发展欧洲食品和农产品过境运输(这需要使用电子封条进行监管)的巨大潜力。使用电子封条的中欧班列是欧洲食品生产商定期和加速向中国消费者发送货物的机遇。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