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群策群力 共对变局——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 2021-12-1 13:52:58    字数:1796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摘自中国电力报
  •     11月29日下午,初冬的北京雨雪绵绵,但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却暖意融融,第三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正在这里举行。

      3年前的同一天,首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举办,旨在为双方企业搭建直接对话交流的平台,广泛寻找合作机遇,精准对接合作需求。

      3年来,中俄相互坚定支持,密切有效协作,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经历了疫情考验的中俄务实合作韧性更强、后劲更足。

      3年来,一系列务实合作成果生动表明,能源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之一,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来自中俄两国油气、电力、煤炭、新能源、金融和数字化等领域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的3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中俄双方代表在两地会场先后发言,气氛热烈,务实高效,成果丰富。

      ——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全面开工,到如今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一系列务实合作成果不仅将为俄中关系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谋划适应本国实际的碳中和发展路径,是中俄双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

      “中俄两国拥有巨大的低碳能源发展潜力,俄罗斯企业已经着眼于向消费者提供低碳绿色能源,而这恰恰完全符合两国能源发展的长期愿景。”俄罗斯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表示,多年积累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对成功的信心,将成为巩固中俄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当前,能源转型、能源安全、能源可及等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中俄能源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俄两国应立足双方优势互补,以扩大清洁能源的利用为目标,组织开展中俄及东北亚地区电力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流和联合研究,论证电力互联互通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提出推动区域内电力互联互通的路线图。”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姜士宏在发言中表示。

      据了解,本次论坛组织中俄双方有合作意向单位提前进行一对一洽谈,孵化新的合作项目,共达成近20份成果文件,为中俄副总理级能源合作委员会机制储备更多务实成果。

      ——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2021年对中俄关系具有特殊意义。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中俄将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已从企业单点对接迈向多方协作,从单纯的能源产品衍生到了金融、数字化等深度融合,从项目合作跃升到规划合作和标准对接。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俄罗斯部分)》作为本届论坛重要成果之一,旨在为中方企业在俄开展能源业务提供法律制度、监管政策、行业前景、业务流程、合作机会等领域全方位信息指引服务。

      对此,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诺瓦克表示,论坛发布《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俄罗斯部分)》并提出创建中俄能源合作投资地图是积极的。这一指南提供了有关行业的发展情况、治理机构的监管政策、项目的融资保险信息等,将有助于中俄能源合作项目的推进实施。

      论坛上,能源领域新技术合作成为中俄双方关注的重点方向。中俄双方在氢能、储能、数字化电网、先进核电和人工智能等先进能源技术方面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本届论坛成为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的良好契机。

      “我们将继续与俄方探索联合研发、联合建造、联合投资、联合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多元化合作模式,着力深化核电、核燃料、快堆、核科技等传统领域合作,不断挖掘核环保、核医疗、核技术应用、新能源、数字化技术产品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积极推动核领域高校、智库、传媒等群体的交流合作,努力加强双方战略互信和利益融合。”中核集团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刘长欣表示。

      放眼世界,可持续发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面对变局,群策群力、合作共赢是各方的正确选择。可以预见,本届论坛将成为未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新的起点,为两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和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新的动力,再添新的成果。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