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专家:中俄贸易额今年有望达到1500亿美元 双方应打通制裁障碍
  • 2022-4-14 17:29:10    字数:1852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徐坡岭表示,中俄贸易增长保持了2021年的趋势,照此趋势发展,今年两国贸易额可以达到1500亿美元的规模,双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打通制裁造成的障碍。

        据中国海关总署4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俄贸易额为381.73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中国对俄出口164.41亿美元,增长25.9%;中国自俄进口217.32亿美元,增长31.0%。统计显示,3月当月,中俄贸易额为116.6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38.25亿美元,中国自俄进口78.44亿美元。

        徐坡岭认为,“从统计数据来看,中俄贸易在第一季度的增幅很可观,增长了近29%,达到381亿多美元。从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长情况来看,比如中国-欧盟、中美、中日、中印、中国-东盟等,中俄贸易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可以说,中俄贸易增长保持了2021年的趋势。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的话,今年中俄贸易额可以达到1500亿美元的规模。”

        专家指出,分析贸易数据背后的因素,可以发现,2022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的实物总量增幅应该比较平稳,贸易额大幅增加,主要还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个因素的影响。能源价格上涨对贸易总额的增长做出了主要贡献。从这点来看,今年中俄贸易增长这个总趋势将保持不变。原因是中俄贸易中大宗商品占有重要的比例,而大宗商品主要是长期协议,今年的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也面临巨大挑战,增速不会太快,因此对大宗商品进口需求也不大可能大幅增长。中国已经在减少LNG的进口,因为天然气供给已经出现过剩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制裁的影响,能源之外的商品进出口可能会减少,因此,今年中俄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是比较多的。

        徐坡岭认为,中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就是打通制裁造成的障碍,目前最紧迫是在中俄之间建立直接支付的独立通道。

        专家分析表示,第一季度中俄贸易中方的逆差是近53亿美元,从1、2月份的数据来看,与往年情况差不多,逆差扩大主要是由于三月份受到制裁的影响。3月份中俄贸易中方逆差40亿美元左右,主要是受制裁影响,能源之外的贸易结算出现障碍,影响了中俄之间的非能源类商品进出口贸易。因为中国进口的商品中,能源贸易基本上是长期协议,受制裁的影响较小。而俄方进口的商品受制裁影响支付出现障碍,导致出口受阻,从而出现逆差扩大。所以中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就是打通制裁造成的障碍。

        他表示,制裁给中俄贸易造成的障碍不仅仅是两国商品交付的支付问题,还有一个涉及SDN名单的次级制裁问题。支付问题大家都谈论得比较多,也比较重视,相信以后也会得到解决。但次级制裁问题的影响更加深远,需要得到重视。由于中国企业与美国在经济合作上更加紧密,在欧美市场有更大的贸易利益,因此对美国的长臂管辖普遍比较担心。尽管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支持中国企业与俄罗斯合作,但企业还是比较担心的,毕竟他们是直接受影响的主体。这就需要中俄之间尽快建立独立于SWIFT和美国监管的支付系统。

        专家继续分析指出,中俄贸易未来的增量有赖于解决结算问题。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使用本币结算,其他关于建立区域货币的设想,或在金砖国家组织平台上建立支付结算体系,都属于战略性目标和规划,将目前的问题而言,都属于远水不解近渴的做法。他认为,目前最紧迫是在中俄之间建立直接支付的独立通道,解决企业对次级制裁的担心,比如说一些中方银行担心被制裁的顾虑。不管怎样,这些问题还是会得到解决的,但是需要时间。

        徐坡岭同时表示,中俄之间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一是扩大贸易所需要的铁路、管道等交通运输系统,二是边境口岸和港口基础设施,为中俄之间贸易的扩大创造条件。

        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旨在将乌克兰去军事化。西方国家随即对俄罗斯实施多项制裁,涉及国债、银行业等多个方面。3月初,欧盟决定将俄罗斯多家银行与SWIFT系统断开。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