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渝新欧铁路紧密联系俄罗斯等沿线国家 有望开通客运专线
  • 2015-11-2 8:27:57    字数:162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华龙网记者 周晓雪
  •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就是一个直接的证明。”站在俄罗斯一郊区的铁路边,曾闽平的目光追随隆隆而过的火车说到。在今年“渝新欧”国际铁路行走者大赛上获得冠军的曾闽平一家,自9月15日从渝新欧铁路起点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物流中心出发,与他们一路相伴的,除了风景,还有穿梭在视野中的“渝新欧”国际铁路。他们也在寻找、发现更多关于“渝新欧”铁路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重庆。

    为弥补女儿的遗憾 夺冠带女儿自驾游欧洲

    提起“渝新欧”这条线路,曾闽平并不陌生。早在2012年,他就与妻子黄思莹曾自驾房车游历了欧洲28国。当时女儿琪琪才1岁多,考虑到年纪太小,夫妻俩没有带她。

    “有一天,琪琪在翻看照片时问我,爸爸这是哪里,为什么没有我?”女儿的问题让曾闽平心生遗憾,当他看到渝新欧国际铁路行走者比赛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希望能借此机会带女儿去欧洲看看。

    经过层层角逐,曾闽平一家组成的“小宝之家”队计划开着房车游“渝新欧”的想法得到评委点赞,凭借出众的策划、组织和写作能力,于13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获得15万元奖金。

    9月15日,“小宝之家”从“渝新欧”国际铁路起点——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物流中心启程,一路向西,踏上“渝新欧”的精彩旅程。

    除了游玩,曾闽平也不忘承担的另一份责任。“此次出行,将用我们的镜头、笔尖,把这一路的所见所闻、精彩故事进行分享,把‘渝新欧’国际铁路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重庆。”

    在俄罗斯与国产电视“偶遇” 渝新欧铁路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

    拿着15万元奖金,这个温馨的家庭要开着房车完成一次1.1万公里的旅程:以“渝新欧”国际铁路为基准路线,途经河西走廊,穿越阿拉山口,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最终会到达德国的杜伊斯堡。

    十月底,曾闽平一家入境俄罗斯后,在办理汽车边检手续时,结识一位名叫伊万诺维奇的俄罗斯公务员。这位友好的俄罗斯朋友邀请曾闽平一家来家里做客,刚踏进家门,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让曾闽平有些惊喜。

    “这台电视机是从我们这边的家电市场买的,它很可能就是通过渝新欧铁路运过来的。”凭借在交通部的工作经验,伊万判断。兴奋不已的曾闽平,则用英语向伊万讲述自己与“渝新欧”的故事。

    曾闽平与国产电视机“巧遇”,其实背后蕴藏着必然。根据重庆市发改委披露的信息,“渝新欧”铁路目前实行的是“1+N”运行模式。“1”指的是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主线,“N”是指根据客户需要,可以将沿线国家和城市作为集结点和分拨点。

    搭乘“渝新欧”国际铁路出口的中国产品,终点不一定是杜伊斯堡,也可以在沿线国家“下车”。这就为“渝新欧”国际铁路、为重庆与各国的联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曾闽平一家也正在探寻旅途的各种可能性。

    有望开通客运专线 渝新欧铁路将带来更多惊喜

    2011年春天通行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全长11179公里,是一条由沿途六个国家的铁路和海关部门一同建立的运输通道。

    按曾闽平理解,这条铁路的优势在于,它比传统的海运要快,比空运便宜,货物在欧洲和中国间的运输又多一种选择。“如果你有货物要从中国运往欧洲,一般要先花数日运到港口,再装船到欧洲,总时长40至50日。但现在走渝新欧国际铁路,只要15天。”

    铁路,改变的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物流格局,连接的是亚洲和欧洲的宏大市场。而作为起点的山城重庆,则一举站到开放时代的前沿。

    比如,开通四年多以后,“渝新欧”路已在今年第一次运输跨境电商货物回程,为“一带一路”战略在重庆的落实悄然写下一笔。

    据了解,今年“渝新欧”铁路的运输量将达到250个专列,大体是7500个集装箱。此外,重庆还在努力开发“渝新欧”的客运专线,让更多像曾闽平一样有行走梦想的家庭体验沿线国家的风土,也让更多国外游客走进中国和重庆。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