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专家:中俄经贸合作互补性、合作基础及合作前景没有变
  • 2016-3-16 9:18:50    字数:1776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国际在线 记者 杨丹
  •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以及国内外热点问题开展积极讨论。我们特别注意到,不少致力于对外友好交流的人士,为了让我国对外交流、民间外交这片土壤百花盛开,一直精心耕耘、默默奉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副会长周立群就是其中的一位。为推动两国经贸务实合作,促进中俄关系不断发展,他带来了自己的提案。

    周立群早年留学苏联,并在那里工作多年。在他内心深处,俄罗斯就是第二故乡。身为中俄友协副会长,如何让中俄关系走向更好,这始终是他工作中坚持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面对风云突变的世界局势,同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于我国顺利开展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他说:“中国和俄罗斯有几千公里长的边境线,按常理可能会麻烦不断,但现在边境非常稳定,这得益于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倘若处在周边都不稳定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建设环境就跟现在不一样了。从这一点讲,我对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经贸务实合作和民间友好非常关注,对此也持非常赞成和支持的态度。”

    2016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15年来,两国关系不断迈向新高度,经贸、人文、科技、医疗、农业等领域合作不断巩固,真正打造了全方位战略合作格局。自2012年起,两国相继举办了“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2015年共同举办了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2016和2017年又将迎来“媒体交流年”。这一系列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中国对外强调构建大国关系,强调同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周立群认为,这几点“强调”在中俄关系中都得以充分体现:中俄都是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包括联合国、APEC 、G20等国际组织和机制框架内,需要相互支持;两国都是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两国边境长达数千公里,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周立群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政治家、领导人的智慧抉择。

    受全球经济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2015年中俄贸易额未能实现既定目标。在周立群看来,双边经贸合作的互补性没有变,合作基础没有变,合作前景没有变。双方要坚定信心,进一步挖掘优势和潜力,牢牢抓住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航空航天、金融和科技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为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规模、实现战略升级,周立群建议:

    一是发挥大型企业的作用。企业是合作的主体,只有大企业强强联合才能把大项目承接起来。鼓励和引导具备资金、人才和技术实力的央企走出去,参与中俄重点领域的合作。

    二是金融合作要有所突破。美欧对俄制裁是加强金融合作的契机,要扩大本币互换规模,促进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便利化;支持俄支付系统建设,实现国内净额结算;吸引在欧洲业务成熟的俄保险企业来华开展合作;在油气、军工贸易等领域为有实力的俄企提供融资支持。

    三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周立群称,通道建设是沿边开放的关键要素。现有的满洲里、绥芬河口岸还远远不够,要大力支持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铁路大桥等口岸通道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集装箱转运中心、仓储物流基地和石化等危险品专用的吞吐转运站等配套设施,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四是加强双方区域开发战略对接,参与对方区域开发。俄罗斯提出远东大开发战略,中国有振兴东北等战略,两国应在战略对接中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拓展合作机会。

    周立群认为,2016年对于中俄外交而言又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双边外交在形式、规模、内容上将不断提升。普京总统访华、上合组织领导人塔什干峰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这一系列重大活动将使中俄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合作更加密切。周立群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两国领导人如何利用这个契机进一步提升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们都有共同的期待。”

    周立群表示,希望自己的提案能够得到支持并落实到政策,助力中俄关系发展。他说:“作为政协委员,除了参政议政、履行职责,我们还要用心。只要能够为我们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益处的建议,我们都要去提,去呐喊,使它最终变成一种政策实施,这样才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希望。”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