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华人华商  >  正文

    字体大小:    

  • 人民币跨境流动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现实困难
  • 2013-6-27 8:28:28    字数:5726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摘自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
  •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令人瞩目。近年来,人民银行强力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初步形成了人民币输出与回流的循环机制。人民币在境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性有了较大提高,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但是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本项目开放程度较低、离岸市场发展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人民币跨境循环的推进,有必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快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等措施,促进人民币国际循环。

      
      一、人民币跨境循环制度安排
      
      (一)实施本外币互换。
      
      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与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实现了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的区域交易及对韩元等五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
      
      (二)试点跨境结算。
      
      2009年,在部分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2011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试点项目也由经常项目扩展到资本项目。
      
      (三)扩大参与主体。
      
      2011年,允许具备国际结算能力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中国企业机构的各类境外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开始试点,允许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四)完善汇率定价机制。
      
      人民币汇率市场定价机制从“盯住一篮子货币”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过渡,为人民币的跨境流动提供有利条件。2012年4月,银行间人民币汇率日内波动幅度从5‰扩大至1%,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
      
      二、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和发展状况
      
      (一)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
      
      目前人民币的跨境“流动”渠道主要有三个(如图1所示):贸易项下、资本项下和货币互换。

      图1: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示意图

      
      贸易项下方面,企业进出口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实现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与收回,同时在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形成人民币的跨境流动。
      资本项下方面,境外投资者可使用人民币对内进行投资,境内企业可用人民币进行海外投资或通过银行进行海外融资,由此形成了人民币跨境流通渠道。
      货币互换方面,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流入其他国家,形成人民币海外存量的同时,其他国家可以用持有的人民币为双边贸易投资提供结算,促使人民币回流境内。
      
      (二)人民币跨境流动发展状况
      
      1、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爆发式增长(如图2所示)。
      
      试点开始至2012年6月末,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量累计达3.83万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达1825.3亿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为388.9亿元。  


    图2: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季度表(单位:亿元)

      2、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
      
      截至2012年6月末,香港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500亿元、110亿元。2012年上半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量达到8000亿。同时,伦敦、新加坡等多个国际金融中心争当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海外人民币存量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4月,伦敦的客户和银行间人民币存款已达1090亿元。
      
      3、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地区及金额增加(如表1所示)。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