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元的国际循环
美元国际循环机制形成几十年来,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借助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获得相应的净资本流入。从美元输出链条来看,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对美保持贸易顺差,使得美国政府和居民得到较多的消费品,增加了社会福利。从美元回流链条来看,美国通过发行债券等金融产品收回境外的美元,同时吸收资本账户区(由欧洲、加拿大、部分拉美国家组成)的私人投资。在此过程中,其他国家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提供融资,促使美国源源不断地用虚拟产品而不是实物去交换商品及资源,维持了其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但同时,美元国际循环机制存在着多种缺陷。首先,美元本位是其国际循环的制度基础,因而这种循环机制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促使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可供选择的储备货币增多,美元回流驱动力逐步弱化;美元虚拟产品创造的资产泡沫使得持有美元资产的风险加大,次贷危机的爆发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风险预期;美国经济结构等方面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加剧了美元在长期内贬值的趋势。其次,融资效应加剧了储蓄率的失衡。美元回流实际上是美国接受资本输入的过程。美国通过美元国际循环机制获得融资的经济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国内的储蓄积累,加剧了国际经济格局中储蓄率的失衡。
美元国际循环渠道、措施以及对经济的作用和存在的缺陷都给人民币回流及国际化带来一些启示:货币一般是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渠道实现回流的,美元的循环经验说明要吸引货币回流除了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更要在创新金融产品方面有所建树,特别是完善国内的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同时,美元国际循环的缺陷说明资本流入需控制,货币回流要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合理分布和控制,防止“热钱”流入虚拟经济中。我国应将多数的回流人民币引导至实体产业,在行业准入、关联交易方面设立政策框架,严防资金流入调控行业,对于国内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RQFII的回流人民币也应引导其进入实体经济。
五、对人民币跨境循环的几点思考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应尽快出台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跨境交易主体的利益;应细化现有的一些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颁布相关的税收政策,研究制定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政策;加快跨境人民币管理体系的建立,规范和推动跨境人民币的发展。
(二)加快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加快资本项目开放进程,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和汇兑管制,放宽跨境投资主体和规模的限制,允许境外主体以人民币投资境内实体经济和金融产品,扩大跨境人民币的购售额度。
(三)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增加离岸人民币供给,满足境外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需求。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激活离岸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积极开发人民币衍生产品。放宽人民币回流渠道,如适度放宽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限制。发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的体制优势、先行优势、规模优势等,支持其发展为核心人民币离岸市场。
(四)深化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定价的透明度和灵活性;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交易方式和交易品种;加大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提高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工具的市场需求;探索在石油、资源等大宗商品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五)尽快建立独立的清算平台主要国际货币的跨境清算与其国内资金的清算是分开处理的,其跨境业务往往通过专门的支付系统来进行。我国应尽快建立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系统,其设计和建设应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战略部署相结合,其运行应与国内支付系统相对独立,同时应解决跨境人民币支付的时差问题。
(六)扩大货币互换的使用范围加强与国外央行、货币当局间的沟通,推动国外央行出台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相关配套措施;将双边本币结算运用于两国的一般贸易、双边直接投资,推动海外人民币产生机制和回流机制的建设;鼓励双方金融机构互开本币结算账户,畅通跨境人民币清算通道,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七)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重点扶持一批“走出去”企业,支持企业品牌化自主化建设,切实提高“走出去”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国际贸易议价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能力,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八)加强监管,防范热钱流动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同时,应警惕境外热钱借助资本项目渠道流入对我国经济、货币政策和市场造成冲击。同时,还应加强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监测,密切关注利率和汇率的联动效应,对资本项目要保留适当的管制,防止国际游资影响我国宏观政策实施的效果,冲击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景学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J].中国金融,2012,(1):55-57.
[2]崔瑜.跨境人民币清算平台的国际借鉴[J].中国金融,2012,(1):58-59.
[3]李青.美元国际循环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金融,2012,(1):60-61.
[4]刘肯.日本“黑字还流”计划探析[J].中国金融,2012,(1):64-65.
[5]岳宝生.扩大对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途径[J].中国金融,2012,(3):35-36.
[6]周兆平.人民币走出去与币值稳定[J].中国金融,2012,(3):37-39.
[7]魏忠全,张莉,刘晓辉.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支持体系[J].中国金融,2012,(3):40-41.
[8]安国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2012,(3):47-48.
[9]王丹,鲁凤玲.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实践[J].中国金融,2012,(4):61-62.
[10]闫力,胡秋慧,刘晓辉.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策略选择[N].金融时报,2012-02-27.
[11]徐邵峰.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凸显中国金改提速[N].金融时报,2012-05-07.
作 者:许媛媛 赵志富 文诚
出 处:《金融纵横》2012年第9期
单 位: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
经济类别:对外经济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