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全面分析中俄边境问题的历史形成、解决过程和四点启示 全文
  • 2013-8-28 10:06:47    字数:7451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群文天地 许伟
  • 摘要:边界问题是国际关系中最敏感和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中俄两国的边界是在300多年里逐渐形成的,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双方解决边界问题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其中既有和平谈判,也有兵戎相见。最终经过双方四十多年不懈的努力,中俄边界问题得以和平妥善解决。这是中俄两国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的重要贡献,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提供了榜样和借鉴。本文通过对中俄边境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的全面分析,提出了中俄边界问题解决的四点启示。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所谓的边界问题就是指两国的领土接壤地区的边界走向、领土的归属及由此产生的争端。它是国际关系中最敏感和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世界上部分国家发生冲突及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和俄罗斯是山水相依的邻国,两国互为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两国的边界在300多年里逐渐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双方解决边界问题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其中既有和平谈判,也有兵戎相见。中俄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双方于2004年10月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标志着中俄边界线最终全部确定,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俄边界问题的和平妥善解决,是中俄两国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为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一、中俄边界问题的由来

    中国和俄罗斯本不接壤,十六世纪初俄罗斯形成统一国家时,距中国黑龙江还有数千公里。十六世纪中叶,伊凡四世亲政,沙俄便开始向东扩张。十七世纪30年代,沙俄军队从勒拿河南下抵达至黑龙江流域。中俄开始接壤,中俄于十七世纪末开始处理划界问题。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清王朝和俄罗斯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该条约第一次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地为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

    十九世纪清政府处于急剧衰落阶段,而俄国通过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在强化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对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对外推行暴力扩张领土,使俄罗斯成为欧亚强国。1858年,俄国用武力恫吓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中国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给俄国,条约还把把乌苏里江以东直至海边的中国领土,割为中俄共管之地。从1858年到1915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1858年5月),《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7),《伊犁条约》(1881年2月),《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满洲里界约》(1911年12月),《中俄蒙协约》(1915年6月),攫取中国国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多次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宣布放弃帝俄在中国侵占的领土。经过谈判与交涉,1924年5月31日两国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其中规定,协定签字后一个月内,双方举行会议,商定解决所有悬案的详细办法,然而后续会议却一再延期。终于中苏会议在1925年12月1日正式举行,然而事实却证明,苏联所说的条约并不包括1896年前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且苏维埃政府并没有打算做出任何的让步。至此,中俄两国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基本成形,但是由于1858年以后签订的条约具有武力威胁和不平等的性质,为以后两国的边界争端埋下了种子。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