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苏联)不同时期海洋安全战略探析-全文
  • 2011-11-4 8:36:15    字数:16423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回顾

      俄罗斯对海洋的认识比较早。俄罗斯人的祖先——古斯拉夫人在大约公元3世纪起,就在黑海、地中海和里海进行海上活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真正的出海口,所以直至17世纪末期,俄罗斯都只能算是个内陆国家。1682年,10岁的彼得即位沙皇(17岁时掌握实权)。彼得一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深知海洋对俄国的重要。他认为:控制了顿河河口,就可进入黑海,进而进入地中海和印度洋;控制了涅瓦河河口就可进入波罗的海,进而进入大西洋;控制了黑龙江口,就可进入鄂霍茨克海,进而进入太平洋。这一思想形成了此后俄国两个世纪的海洋安全政策。

      1.“两只手”理论和夺取海洋出海口的海洋政策

      彼得登基之初,俄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是:对俄国至关重要的出海口都在他国的掌控之中。西部的波罗的海出海口被瑞典控制,南部的黑海出海口被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控制,东部的的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出海口由中国控制[1]。面对如此严峻的和恶劣的海洋地缘环境,彼得深知,要想获取出入海洋的通道,就必须武力夺取这些出海口。因此,他曾明确说过:“凡是有陆军的统治者,只能算有一只手,唯有同时兼有海军的统治者,才算双手俱全。”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大帝的“两只手”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影响着当时沙俄的海洋政策和海军建设。

      (1)创建顿河舰队,夺取黑海出海口。夺取黑海的出海口是彼得大帝在国家海洋安全方面追求的第一个目标。获取了黑海出海口,既能摆脱土耳其和鞑靼(即北方游牧民族)侵犯的威胁,又能扼住东西方商业和交通咽喉,进一步还可控制巴尔干,进入地中海,从南翼控制西欧。

      1696年5月,彼得大帝下令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支舰队顿河小舰队(即黑海舰队的前身)。当月,彼得大帝即亲率陆军7.5万人和刚建立的顿河小舰队28艘战船以及一些运输船对黑海出海口亚速夫发动了进攻。此次进攻,沙俄海军舰队配合陆军从陆海两个方向完成了对亚速夫的封锁,并最后攻占了亚速夫要塞及其附近地区。

      进攻亚速夫要塞的胜利,使彼得一世深刻认识了海军的作用,也奠定了他面向海洋,建设和发展海军以夺取出海口思想的基础。1698年,俄国在亚速海北部靠近顿河河口的塔甘罗格建立了海军基地,并正式成立了黑海舰队。

      (2)建立波罗的海舰队,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1700年,彼得把注意力转向了北方。在北方,俄面临的最强大的对手是瑞典。1700年8月30日,俄国对瑞典宣战,开始了历时21年的“北方战争”。彼得发动对瑞典的北方战争的目的有四:占领波罗的海海岸;打破瑞典对俄国河流和湖泊的控制;建立一支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同瑞典舰队作战并消灭之。不难看出,北方战争的核心是从瑞典手中夺取对波罗的海的控制。

      1721年9月,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以俄罗斯的胜利而告结束,俄罗斯从而控制了整个东波罗的海全部,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个斩新的局面。

      (3)远征地中海。彼得大帝以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保罗一世秉承了彼得“两只手”理论,重视海军建设,强调出海口对俄国的重要意义。在位期间,除保持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畅通外,还付出了相当的精力致力于夺取黑海乃至地中海的出海口。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当时黑海的控制权还掌握在土耳其手里。为夺取黑海的控制权,叶卡捷琳娜重新组建了黑海舰队。1770年7月,羽翼未丰的黑海舰队走出近海,第一次深入地中海作战。1771年,俄国又发动了对土耳其的作战,1774年7月21日,战争以俄军胜而结束,俄重又夺回了彼得大帝时期因北方战争而失去的黑海出海口。

      叶卡捷琳娜二世后的俄国君主,大多重陆轻海,没有将18世纪末重视海洋安全的传统和彼得一世的“双手俱全”理论和实践继续发展下去,海洋安全理论和海军战略理论基本上处于停滞发展阶段,没有多大成果。1840年的《伦敦条约》,俄国甚至主动同意关闭了黑海与地中海的海上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地中海再一次对黑海舰队关起了大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而丧失了在波罗的海和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权。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迫于当时国内政局和西方国家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围堵,苏联海洋安全战略的重点是重点防守海岸,免遭敌人从海上方向的入侵。这一思想一直主导苏联海洋安全战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争霸海洋的海洋安全战略

      冷战期间,美苏作为两大阵营之主,在海洋方向也展开了一系列的争霸之战。军事上,由于技术的发展,核武器、核动力和导弹武器有了突破性进展,海战场成为有决定性意义的打击发射场。美、英等传统的海洋大国和强国成为苏联的主要对手。经济上,人们已经认识到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此背景下,苏联的海洋安全战略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

      1956年,戈尔什科夫任苏联海军总司令,他对苏联面临的国际海洋形势、海洋的战略地位以及海洋安全、海军在国家海洋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反映了这一时期苏联人对海洋、海洋安全战略的认识。1962年,由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过分强调核时代导弹核武器的作用而忽视常规力量的作用,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失败。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纠正了赫氏片面追求发展核优势的方针。在海洋安全方面,奉行积极进攻的远洋作战思想,此后,海军得到惊人的发展。经过10余年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苏联海军发展到鼎盛时期。苏联海军除拥有北方、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四大舰队,还建立了印度洋分舰队、地中海分舰队,在亚非拉拥有31个国家海军基地的使用权,苏联海军在世界各大洋都有了落脚点,成为一支能够在全球海洋执行任务的战略性军种。

      依据海上力量发展的总体思想,苏联加快均衡发展运输船队、捕鱼船队、科学考察船队等海上力量。1978年,苏联运输船总吨位已超过2080万吨,拥有从近海航行至远洋航行的各种船舶,能够完成世界大洋任何海区的运输任务。在海洋考察方面,苏联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洋考察船队(200艘),苏联的45000吨的“尤里·加加林”号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考察船。[2]

      3.收缩调整、近海防御的海洋安全战略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上台尹始,戈氏提出了要对苏联全面实施所谓的“新思维”。“新思维”在军事上推行“纯防御军事理论”,它对苏联的海洋安全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

      兵力部署由远洋向近岸收缩。1987年开始,部署在前线的作战兵力逐步收撤,远洋大规模的演习逐步停止,印度洋分舰队解体,越南金兰湾驻地逐步放弃,海军航空兵也停止了在远洋的飞行。

      海军战略由远海洋进攻转为近海防御。海军的主要任务由“远洋进攻”转到“保卫自己的海洋,反击敌人的突然入侵”,其重点是防卫“战略地带”和“海上交通线”。

      海上力量整体衰弱。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后不久,苏联解体。此后,苏联的海洋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91年9月6日,波罗的海沿岸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正式独立,波罗的海舰队的10个主要基地减少了6个,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加里宁格勒也被立陶宛和波兰包围,成为远离本土的飞地。1997,黑海舰队也与乌克兰被一分为二。“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成了只能在封闭海区执行单纯防御性任务的舰队”[3]。在舰船采购方面,“1999年订购与发展海军武器装备的部分则分别剩下了11%和12%,最后真正落实到位的则只有规定额度的5%和6%”[4]。舰艇维修方面,由于经费短缺,实际修理的舰船还达不到需要修理的1/4[5],大部分军舰由于燃料短缺、保养不当等使战斗力严重下降,导致俄海军几乎停止了远洋活动,训练次数和强度都大大下降。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